——2014年四川省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庞莹
近日,由20余人组成的法律顾问团走进巴中市巴州区最偏远乡镇之一的大罗镇,向赶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近百公里外的阆中市天宫乡天宫院村,村民们热情高涨。“村规民约就是好,村上无赌又无盗;公益事业有人管,各种纠纷变得少;干部变成贴心人,党员带头觉悟高;白天生产搞建设,晚上户户多欢笑。”村民杜正元的顺口溜,道出该村实施近一年的村规民约制度,“法不及而秩序井然”,这让他心服口服。
变化不只在大罗镇和天宫院村,而是全川上下。
省委鲜明提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过去一年,“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四川”由决策而落地,治蜀兴川各项事业被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治省工作向全域纵深推进。
顶层谋划 依法治省成为全省共识
依法治省,为何势在必行?
对省情进行深入调研和科学判断,省委得出结论:四川作为西部内陆省份,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任务艰巨,同时还面临改革转型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挑战,必须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来规范行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各类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如何破解矛盾纠纷的化解调处难题?如何顺应老百姓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盼?如何让中央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四川落地生根、把权力关进制度和法律的笼子?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要想做好治蜀兴川这份大业,就要务好法治这个根本。”省委引导各级干部群众认识到:深入推进依法治省,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的迫切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解决社会复杂问题、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凝心聚力推动四川改革发展稳定的迫切需要。
省委书记王东明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牵头推进依法治省工作。
2014年1月9日,四川省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前,一份依法治省“规划图”——《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颁布实施。九个方面、33条意见,对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学法用法等作出明确规定。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莫于川看来,《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将依法治国方略和法治中国建设部署在四川具体化、实践化;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符合法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这是真心实意推进法治进程的表现。
2014年5月29日,《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议》获得通过。作为地方立法机关,决议的出炉,使省委关于依法治省的决策部署经法定程序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
顶层谋划布局,全面部署发动。围绕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学法用法六大主要任务,四川省依法治省步履铿锵。
就在依法治省实践不断探索之际,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国家战略如何与四川实际有机结合?
一个月后,省委十届五次全会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的决定》,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为总目标;以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各项工作,推动形成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依法治省新格局为宏伟理想,进一步明确依法治省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重要任务,充分体现省委对中央精神的全面贯彻和对四川实际的深刻把握。
依法治省,迈进新征程。
统筹协调 依法治省蹄疾而步稳
依法治省,既要有正确的方向和原则,更需要统筹协调、务实推进。
2014年1月13日,由王东明任组长的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成立。参照省委的机构设置方式,全省各市(州)、县(市、区),省级及中央驻川部门(单位)也建立专门组织机构,推进法治工作。
与此同时,统筹协调机制也相继建立并完善。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均把依法治省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来安排,作为重要工作来推动,列入重要目标来考核,做到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办公场地落实、运转经费有保障、工作推进有制度,形成党委统筹揽总、系统垂直推进、部门各司其职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依法治省工作格局。 (下转04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熊筱伟)为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保护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存,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4月21日公布了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名单,共计30个街区入选,其中包括阆中市华光楼历史文化街...
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阆中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