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钦豪
3年多前,飞凤镇来了一个戴眼镜、中等个头,看上去有点书生气的中年男子当党委书记。当时飞凤的老百姓心头凉了半截:“来个书生当书记,怎么晓得做农活?”几年时间过去了,飞凤镇的村民发现,这个名叫涂汉波的党委书记变黑了,身形也越来越伟岸,因为他是真真正正地在为老百姓干实事。
说起涂汉波,飞凤镇瓦店村的人第一想到的就是“他把土地变活了”。
飞凤镇瓦店村,山高沟深,以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为主,经济收益极低,全村1000多人,外出达60.2%,由于生产力的低下,老龄化严重,大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土地撂荒806亩,遍地蒿草丛生,冒过头顶。村里的老人直喊可惜,但却无能为力。这个戴眼镜的“书生”听说此事后,多次到瓦店村深入调研,穿着水胶鞋走到每一块撂荒地里看究竟,拉着老农的手问情况,一次次组织大家开坝坝会探讨解决方案。最终,由涂汉波拍板,瓦店村作为全镇试点,率先实行土地托管互换。将撂荒土地集中到一起,进行流转。现如今,瓦店村806亩撂荒多年的土地终于实现了全部复耕!一下子,原本杂草丛生的撂荒地“活”了,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
为了解决留守老人的问题,涂汉波决定建立互助养老中心。在互助养老中心里,有合理的膳食营养搭配,有老人们之前从未见过的健身器材,有棋牌娱乐活动室……飞凤镇的老人说起这个地方,就像谈论自己的家一样。老人在这里相互交流,排解苦闷,大家相互帮助,出现问题也能及时反映给政府,政府便出面帮老人解决难题。互助养老中心采用老人民主选人自我管理的办法,让老人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说起这个事情,飞凤镇的留守老人个个竖大拇指:“娃儿不在身边,但有这么多老伙伴儿陪着耍,日子也过得很开心。”
涂汉波还让各村党支部书记带头,领办专业合作社,带领全镇人民集体致富。以桥亭村为首,逐步推广枇杷产业,补植、补栽,现如今飞凤镇大部分村已经如期完成和实现了枇杷经济产业园。仅枇杷单项经济年纯收入过万元,在枇杷园的带动下,枇杷园生态土鸡、枇杷农家乐、枇杷蜜等新型经济产业孕育而生,且红红火火!
经济上去了,留守老人心理健康也得到了保障,涂汉波又思考着怎么管好干部,怎么提高干部办事效率的问题。由他创造的“清单工作法”完善了原本的目标管理办法,“清单工作法”实行“三三制”(即建立“三单”,每单“三步”),把干部该做什么,怎么做的,做得如何,通过张榜公示的方式让群众看得一清二楚,大家对干部工作如何评价心里也有了一本明白账。通过“清单工作法”,飞凤镇镇村干部已经着力解决了全镇4800多亩土地撂荒问题,瓦店村***全面启动,公路建设已经开工。
3年多时间,这个“书生”书记变成了黑不溜秋的“乡下人”,但却成了飞凤镇村民的“自己人”。晚饭后,涂汉波时常在场镇上走走,镇上的老百姓主动拉着涂汉波一起转路,就像自己一家人一样有说有笑。“这就够了。”涂汉波觉得,这就是党员干部最幸福的时刻。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晓东)10月28日,记者获悉,阆中市向全国发出邀请,10月28日至12月31日期间,凡中文名为“张飞”者,均可持有效身份证件,申请参加免费游阆中主题活动。据介绍,近日,阆中举办“寻找张飞·穿越三国—...
阆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阆中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