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
“我养殖的山羊出现了病死现象,多亏保险公司及时进行理赔,把我的损失降到最低。近期我又买了一批小羊回来。”10月12日,阆中市垭口乡关牧寺村养羊大户高勇告诉记者,他是特色农业保险的直接受益人。
和高勇一样,在阆中,除参加玉米、水稻、小麦、生猪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外,部分农民还为养殖的肉牛、山羊,种植的蔬菜、水果、生姜等特色农业购买了特色农保。农民们说,特色农保犹如给特色农业系上了“安全带”,提升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
3年赔付165万元降低农民损失
高勇是垭口乡返乡创业农民。他流转土地200余亩用来养殖山羊,年出栏山羊1000头以上。2013年,高勇养殖的山羊发生了疫情,连续死亡80余头,直接损失达10万余元,一家人欲哭无泪。今年,高勇为山羊购买了特色农保。前不久,几十头山羊因病死亡,保险公司按每头500元进行理赔,将高勇的损失降至最低。“特色农保的保费由农民和政府共同承担。政府出大头,农民出小头。以山羊保险为例,一头羊的保费为30元,农民只需缴纳6元,其余24元由政府承担。有了这项惠农政策,以后发展山羊养殖的底气就更足了。”高勇说。
“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弱。“多年致富、一灾致贫”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现阶段开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面窄量小,难以保障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阆中市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阆中市适宜发展早春蔬菜、中药材、生姜、水果和肉牛养殖等特色农业。由于这些特色农业没有被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加之经常遭受病虫害及低温冷害、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影响,严重制约了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习借鉴,2012年,阆中市首先选择生姜、蔬菜开展特色农业保险试点,2013年,又将险种扩大到水果和设施农业上,2014年,新增能繁母牛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今年,又推出山羊保险。在资金保障和赔付方面,2012年,该市特色农业保险共赔付25.6万元,超出保费总额7.52万元。2013年,该市特色农业保险保费收入71.118万元,本级财政支出达56.894万元,占保费的80%。
据人保财险阆中市支公司农险部经理田茂波介绍,2012年至2014年3年间,该公司共为承包的特色农业赔付165.3万元。今年,该市对肉牛、山羊、露地蔬菜、水果及果树等特色农业收取保费50万余元,1至9月共赔付81.2万元。
政府负担80%保费农民发展产业有信心
据介绍,20亩以上集中成片种植的蔬菜、生姜,20头以上规模养殖的山羊,10头以上规模养殖的肉牛以及规模发展的水果、设施农业(大棚)等均可投保特色农保。为增强养猪大户的积极性,该市还选择年出栏3000头以上或饲养能繁母猪1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参加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在保费缴纳方面,政府出大头,农民出小头。以山羊保险为例,保费为每头30元,农户只缴纳6元,政府缴纳24元。
该市方山乡雪洞生姜专业合作社业主冯林告诉记者,该合作社发展生姜良繁基地300亩、标准示范片800亩,带动农户种植生姜2300亩。由于土壤和天气等原因,生姜易患姜瘟病。自该合作社参加特色农保3年来,保险公司共计支付理赔款10万元,为姜农挽回了部分经济损失。王家康是柏垭镇的养猪大户,也是该镇铺垭村生猪养殖合作社业主,年出栏生猪4000头以上、能繁母猪200头。2014年,王家康为2000头生猪购买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由于后期生猪的市场行情低迷,保险公司赔付了他近18万元。
社会效益明显农民参保踊跃
飞凤镇桥亭村是有名的枇杷专业村,该村1000余亩枇杷投保了特色农保。如今,保险期限还没有到,很多村民就主动联系续保事宜。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市特色农保承保集中成片种植的生姜、蔬菜3275亩,完成年计划的90%;承保规模发展的枇杷、柑橘1000余亩,完成年计划的100%;承保规模养殖的山羊5000头,完成年计划的100%;承保规模养殖的肉牛1050头,完成年计划的100%。
“发展特色农保,建立市场化的新型防灾减灾机制,有效提高了政府公共资源特别是资源配置的效果。对种养大户来说,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理赔,及时改种和抗灾自救,提升了发展产业的信心。”阆中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汉勇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斌)“大爷,你的心脏没问题,只是血糖偏高,要多喝水,经常做体检。”10月16日,由阆中市委统战部主办、民革阆中市总支委员会承办的“九九重阳·服务百姓健康”义诊活动走进阆中市沙溪街道拥军...
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阆中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