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蓉萍 实习生 蹇婧一
12月16日,阆中市七里工业集中区汉王祠路塔吊林立,一片火热的施工场面:工程车、运料车穿梭不断,搅拌机、吊装机加速运转,现场工人正在抢时间、赶进度,加速推进投资3亿多元的阆中出口非洲贸易加工园区项目建设。工地现场每天总有一个头戴安全帽的男子来此查看,他就是四川展越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仕均。
跳出“国门” 归雁难舍故乡情
王仕均是土生土长的阆中人,多年来在非洲一些国家做电器贸易。用王仕均的话说,他从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起步,历经20多年、三个阶段的快速发展,实现了“三级跳”。首先是跳进“龙门”,寻找商机,办企业、公司,自己当老板;然后是跳出“国门”,发掘商机,创办自己的品牌;最后跳回“家门”,回家乡办产业,带动区域产业集群联动发展。
王仕均曾供职于阆中市物资局,上世纪80年代下海经商,前往成都开厂做服装生意,并把生意做到了美国纽约。后受金融危机影响,1999年王仕均将在美国的公司迁回中国。“一开始由于是贴牌生产,利润多被中间商赚取,发现这一缘由后,1993年,我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帝国大厦开了自己的贸易公司,由于是直接接单出口,我在美国赚取了第一桶金。”王仕均说。
生意迁回国内后,王仕均又辗转前往南部非洲考察市场。“那时南部非洲物资缺乏,所有物资均靠进口。由此我发现了巨大的商机,开始着手在那边租住房、库房。2001年便将国内的剃须刀、烤箱、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卖到了博茨瓦纳,很快就在当地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每年出口额达8000万美金,最高上亿美金。”王仕均说。
2014年,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王仕均被央视国际频道的一则关于家乡阆中的广告所吸引。“在南部非洲时,作为华侨,我时刻关心着国内的经济发展,每天必看的电视节目就是央视国际频道。广告中出现的一湾翠绿的嘉陵江水环绕阆中城的画面,让我想起了古城阆中,儿时的玩伴,夜不能寐。”王仕均说。
不久他便回到家乡阆中考察,今年,他响应南充“归雁计划”行动,在阆中成立四川展越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带领他的团队,在阆中建立阆中出口非洲贸易加工园区、小微企业孵化园及配套商业综合服务区项目。
优化环境 引来华侨带园归
引雁回巢,关键在于筑好巢。阆中出口非洲贸易加工园区、小微企业孵化园及配套商业综合服务区项目是阆中市十大招商引资项目之一,目前,在建的出口非洲贸易加工园、小微企业孵化园即将实现主体封顶,主要为电子、服装等生产标准厂房及科技研发中心、职工公寓等,园区建成后,可入驻小微企业30家以上,园区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年税收1300万元以上,解决就业3000人。园区配套商业综合服务区,主要为企业写字楼、商务酒店、综合购物商场、餐饮文化娱乐中心、金融中心等。“园区预计明年3月开始装修,明年下半年投入使用。”王仕均说。
配备完善 培育企业孵化器
小微企业孵化园包括科技创新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和返乡民工孵化器。“为服务企业创新创业, (紧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邓斌汤骏)笔者从阆中市教科局获悉,12月26日,以“教育奠基中国,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推选活动在北京揭晓,阆中市教科局申报的《改善乡村教育生态,为农村孩子未来...
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阆中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