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斌
“侯元珍家希望安装自来水,刘新孝家希望修通入户道……”4月22日,在阆中市老观镇双庙村村委会办公室里,记者见到厚厚的一本“愿望清单”,这里面,汇集了全村57户***对象的愿望,共80余个。这是阆中市住建局在帮扶双庙村时,为***对象建立的“愿望清单”账户。
一见到记者,双庙村村民黄志昌硬是要拉着记者去他家的新房看一看。这是一栋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楼下已经装饰一新,二楼已搭好脚手架,准备装修。
现年53岁的黄志昌身体多病,家庭经济捉襟见肘。之前一直居住在老旧的土木结构房子里,由于年久失修,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但苦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居住条件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去年,阆中市住建局帮扶组到他家走访时,黄志昌提出希望改建房子的愿望。了解情况后,帮扶组立即向上级部门争取危房改造资金,去年10月,施工队伍便进场施工。
双庙村是阆中市住建局***对口帮扶村,全村有省定贫困户57户。“帮扶组在和***对象交流时,了解到他们有很多愿望,于是就萌发了建立一个‘愿望清单\’的想法。”市住建局下派到该村的“第一书记”宋禹谋说,经过前期的走访座谈,帮扶组发现,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各有不同:有的老弱病残又无子女赡养;有的年纪较大以务农为生;有的家庭人口较多但多为老人和儿童;有的有劳动力但缺少资金扶持;还有的居住偏远交通不便……为此,帮扶组逐户上门调查情况,了解57户***对象的“愿望清单”。
逐月销号 满意率达100%
黄志昌家的房屋就是在此次收集“愿望清单”时得到改善的。双庙村党支书杨清介绍,黄志昌家的老房子建于新中国成立前,上世纪80年代曾修缮过一次。由于年久失修,房屋破损不堪,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与宋禹谋沟通后,黄志昌提出了他家的“愿望清单”:拆除重建。去年10月,帮扶组组织施工队伍来到黄志昌家,拆除旧房,为其重建了现在这栋二层小楼。
82岁高龄的黄中秀老人的“愿望清单”相对简单:希望上厕所方便一些。黄中秀家的厕所在以前的老房子里,距离她现在居住的房子有100多米远。“我平时一个人生活,晚上或者下雨天上厕所很不方便。”黄中秀说。老人的愿望很快就实现了,帮扶组为她新建的厕所就靠近现在居住房子的右侧,里面还可以洗衣洗澡,方便多了。
一部分贫困户希望改善居住条件,更多村民的愿望是改善基础条件。其中,出行难是***对象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双庙村村民居住较为分散,由于道路不通,出行十分不便。为方便出行,帮扶组发动村民修建了村委会连接各组的道路。今年3月底,一条长3公里,宽3.5米的道路就建成了,解决了全村200余户村民出行问题。
根据“愿望清单”,帮扶组精准制订减贫计划,明确脱贫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并把帮扶信息精准到一家一户,做到对号入座、逐月销号。截至目前,已经实现40多个“愿望清单”,还有30多个正在实施,满意率达到100%。
发展产业 增强脱贫主动性
一场小雨过后,村民李清秀在自家新建的猕猴桃小微园内除草。她的丈夫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为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帮扶组征集愿望时李清秀提出:“希望能在家门口致富。”
去年,帮扶组带领村民到旺苍、苍溪等地参观学习,李清秀发现,种植猕猴桃很有赚头。为此,帮扶组免费为她提供了200株猕猴桃树苗,去年12月种下,如今长势良好,两年后就能挂果了。
李清秀算了一笔账,这块地如果种植小麦、玉米和红薯,一年收入不到1000元。而栽植果树,至少收入2万余元。“今年,我还要逐步扩大栽植规模,还计划栽植核桃。”
宋禹谋告诉记者,通过收集“愿望清单”,贫困户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发展产业的意愿更加强烈了。
为实现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愿望,帮扶组动员部分村民发展种养业,并计划在该村建设一个产业园,种植红心猕猴桃和季节性蔬菜;采取产业带头人承包经营,吸收贫困户用补助资金入股的形式,成立合作社,并雇佣本村劳动力(贫困户优先)。将收益进行多层次分配,在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集体经济创收。
宋禹谋说,通过这种模式,不但帮助贫困户克服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还充分调动了他们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闻推荐
作为一名普通公交车驾驶员,他既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壮举,只有数年如一日的默默奉献车厢是我家 乘客是亲人———记“全国优秀农民工”陈大刚
●本报记者杨晓江4月28日晚上9时,一辆3路公交车缓缓地停在阆中市鱼翅广场站台。送走车上最后一位乘客,公交车司机陈大刚要把车内卫生打扫干净后,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从2009年至今,6年多的时间里...
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阆中,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