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蓉萍
日前,记者从阆中市朱镇乡政府出发,踩着刚刚铺了水温层的路基前行,沿途映入眼帘的,除了菜花、桃花外,便是大片大片已被平整好的肥沃土地。不多时,便到了鹤林村贫困户武成和的家,一楼一底的房子,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一早送孙儿去读书,我这才回来,你们快来屋里坐!”人还没走进院坝,正忙着喂鸡的男子便起身热情地打招呼。
土地流转助脱贫
阆中市政府下派到该村的“第一书记”孙荣方已是多次来到武成和家,与这家人非常熟悉。“今年我家养了4头猪、120只鸡,加上土地流转收益,一年下来收入可观。谁都看得到,鹤林村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这片山沟沟也要热闹起来了,人只要不懒,肯学、肯干,日子肯定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武成和笑着说。
鹤林村山秀林幽,但还有36户、119人尚未脱贫,这让孙荣方难以释怀。经过实地走访,总结出致贫原因大致有:土质虽肥沃,但缺水、种植结构单一;交通制约,农产品商品率低;务农者年纪偏大,因病返贫农户多。作为派到该村的“第一书记”,孙荣方除建立驻村帮扶工作组外,阆中市政府的领导也多次来到鹤林村进行帮扶,打出一系列让人耳目一新的扶贫攻坚牌。
鹤林村村小人少,居住分散。受交通和用水的制约,村里一直没有成规模的经济作物。如今,随着村里连接乡场的3公里道路已经拓宽、硬化,孙荣方经过与村干部研究为村里拟定了发展方向:流转土地,贫困户养鸡、养牛、养猪;成立劳务专业合作社,剩余劳动力就近务工。目前,村里硬化道路两边600多亩土地已流转给杨氏果业,轰鸣的挖掘机正拉开架势,改土改水。“这一片土地平整后,杨氏果业将在这里栽柠檬,村里贫困户可就近在杨氏果业务工获得长期收益,还照顾了家里养殖的鸡、牛、猪。”朱镇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国石说,每户每年还可按450元每亩领土地流转资金。
发展产业促脱贫
如果把现在的帮扶比作借给贫困户的一根拐杖的话,那么,产业发展就是帮助贫困户脱贫的更有力的支撑。为走出“扶贫就是给钱给物”的误区,变“输血”为“造血”,对贫困户采取自愿养殖家禽、牲畜的方式,成片、成规模后,再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村支两委还专门为贫困户制订了脱贫计划。“我家4口人,今年要分期、分批饲养240只鸡、10头生猪,鸡、猪出栏后,钱我全得不说,饲养过程中村委会验收后,我家还可获得9823元的养殖补贴资金,养猪、养鸡的成本也有了,年底脱贫不是问题。”贫困户杨炯昌说。
对于无能力养鸡的贫困户又怎么给予扶持呢?在孙荣方的游说下,村里的养殖大户张涛就帮助村里的6户贫困户解决了困难。今年2月,胡玉莲、杨国春等6贫困户在张涛的养殖场里认养了580只鸡,每只鸡按35元成本价的60%付成本保证金,5个月后养殖大户退还成本保证金。等鸡卖后,贫困户与养殖大户还要按利润的三七开分成。“屋头劳动力有限,我在张涛那认养了120只鸡,我既不负责喂,也不用承担风险,到了今年7月,张涛不光要把我付给他的2520元的成本保证金退给我,还要将卖鸡所得净利润的30%给我。”贫困户胡玉莲说。
“毕竟杨氏果业的柠檬还正在栽植,靠产业也还要一段时间才发展得起来,发展家禽、牲畜无疑是有效解决贫困户眼前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鹤林村村主任杜昌盛说,要让贫困户把现有的农产品变成钱,既树立了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又培养了农户合作经营、市场化经营的理念。
新闻推荐
(邓斌汤骏)4月8日,由阆中市教科局主办,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承办的阆中市第三届师生运动会田径比赛在该市七一学校举行,来自该市城乡学校的50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比赛分城区小学、教育督...
阆中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阆中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