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莎是西华师范大学一名大四学生,是木偶戏的忠诚粉丝,6月1日到6日,她赶着趟儿看了8场木偶大戏,过足了木偶戏瘾。 第二届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虽已结束多日, 但来自世界各地的木偶精品艺术仍然让赵丽莎回味不已。
台上节目精彩纷呈, 娇俏可人的木偶姑娘们,个个粉面朱唇,戴精美发饰,一曲霓裳,芳华赏尽,甚至能挥毫泼墨,落笔柔中带刚;台下,观众静静观看,谢幕时,雷鸣般掌声响起……6月1日晚,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46支木偶艺术团、700余名艺术家, 以及本地观众共1500余人聚集南充大剧院,欣赏到了一出木偶精品大戏———《丝路驼铃》。6月2日到6日,木偶艺术家们来到机关、学校、广场,为市民倾情献艺,奉献“精神大餐”。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领略精品艺术的魅力,155场木偶大戏让老百姓免费观看,这正是南充文化育民、文化惠民的生动实践。
155场木偶大戏 精品艺术不只在剧院欣赏
第二届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20个国家和地区的46支顶尖级木偶艺术团齐聚南充,以往只在剧院、礼堂里演出的精品文化节目,如今在南充街头广场、社区、校园就能够看到,并且不用花钱。
6月1日晚上的开幕式,2日到6日的155场演出,6日晚的闭幕式,没有出售一张票,室内演出老百姓凭着身份证领票即可观看,广场演出则可直接观看。大剧院容纳观众有限,门口一块巨大的显示屏“直播”演出实况。
2日上午10时,顺庆区三原实验学校球场上坐满了学校的师生,前方的露天舞台上,《我生命中的木偶》正式开演,来自葡萄牙图拉影像研究剧团的三名木偶艺术家精彩献艺,通过手指控制着一条条木偶线,木偶开始做着点头、扭腰等舞蹈动作,活灵活现的表演,备受台下师生的喜爱。时而,艺术家又“变身”为慈父,用眼神与动作开解、宽慰小木偶,细腻的情感表达,感染了在场每一名观众……当50分钟的演出结束时,师生们意犹未尽。
当得知《我生命中的木偶》曾获得过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国际木偶节“最佳艺术创意奖”、俄罗斯姆斯克国际木偶节“最佳木偶制作奖”“最佳表演者奖”“公共表演者奖”,波黑萨拉热窝国际木偶节“最佳动画效果奖”等多项大奖时,台下响起了更加热烈的掌声。
“太神奇了,几根线线控制木偶,就有这么生动的表演。”三原实验学校小学六年级学生赵诗雨说。
6月2日上午,市北部新城核心区广场上,上演了精彩的木偶大戏,来自德国、越南的木偶剧团为市民带来两场风格迥异的木偶表演,整个广场主舞台被市民围得水泄不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越南海防木偶艺术剧团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致的水上木偶表演,展现了越南农村耕田插秧、节庆祭祀,以及老农田间捉青蛙、赶鸭子、斗牛等场景,木偶艺术家们通过不同的木偶展现了生动逗趣的动作,让观众大饱眼福。“就在家门口,不用花钱,能够欣赏到世界各地精湛的木偶大戏,这样的艺术节举办得越多越好。”市民陈小平说。
从6月2日到6月6日,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46支木偶艺术团在南充的社区、广场,以及大学、小学、幼儿园进行了155场惠民演出,在阆中和仪陇设立了分会场,让市民在家门口就欣赏到来自全世界的木偶精品艺术,“木偶艺术”一时间也在南充成为“热门词汇”。
“不得不承认,这样的高雅艺术,带给南充的是一场文化盛宴。”赵莉华是顺庆区一名退休教师,在连续观看了6场木偶戏后发出感慨。特别是木偶大戏《丝路驼铃》上演时,跌宕起伏的剧情、精美绝伦的舞台布置,歌剧语言优美、演员入戏到位、表演技艺精湛,让赵莉华被舞台艺术的魅力深深震撼。
南充探路 普及精品艺术保留根基
到南充参加第二届国际木偶艺术周,四川省文化厅外联处处长任丘印象深刻,除了一出出精品木偶剧外,就是155场惠民演出。“这是在传承和普及传统文化,只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认可了,才能形成气候,才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任丘认为,当前一些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存在误区,那就是脱离了群众,导致传统文化传承时,失去了根基。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南充因文化而厚重、因文化而生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因势利导,满足老百姓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国际木偶艺术周”、“嘉陵江大讲堂”、“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嘉陵江灯戏艺术节”,以及广泛开展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都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让市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良苦用心。
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实现老百姓的文化、艺术修养逐步提升。一个细节足以证明:《丝路驼铃》在大剧院演出时,每出演出开始,观众全部进入“状态”,静静地听、静静地欣赏。演出结束时,全场观众起立,长时间鼓掌。这既是南充观众在对演职人员表示感谢,也是欣赏完一出舞台艺术后,内心受到震撼,情不自禁地鼓掌。“南充有懂得欣赏精品舞台艺术的观众,有渴望精品舞台艺术的群众。”俄罗斯尼古拉佐夫剧院尼古拉院长说。
第二届国际木偶艺术周期间的155场惠民演出,也受到国内外艺术家的高度肯定。日本木联会员、日本儿童戏剧协会会员、婆婆萝剧团团长山根宏章认为,南充坚持文化惠民,让群众享受“文化大餐”,这对于南充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贵阳演艺集团艺术总监钱雨从事木偶艺术表演30余年。“南充大木偶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弘扬,很出彩,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文化的高度重视与支持。”钱雨说。
我国台湾偶偶偶剧团团长孙成杰认为,高雅艺术、精品艺术让百姓共享,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可以起到先进文化滋润心灵、引领风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目的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便利化水平。”福建漳州木偶艺术学校校长吴苹说。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陈家喜认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目的是将健康高雅的文化种子播撒到全市每个角落,真正让南充成为书香四溢、人文气息浓郁,有品质、有品位的城市。
项目助力 弥补公共文化阵地“短板”
6月12日上午,在四川大木偶剧院,演员们有的对剧本进行完善,有的在排练。“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节目,是文化惠民的责任担当。”四川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说。
文化惠民,必须加快阵地建设。如今,“四馆一中心”工程即将竣工,市博物馆建设已经全面启动,2019年将竣工。每个乡镇和城市社区都建起了文化站,村村有农家书屋,各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文体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已部分完成或正在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文化惠民离不开优秀的艺术作品。全市文化系统狠抓精品力作生产,《嘉水绸韵》《相如长歌》《蜀红》,以及《龙门传说》《东方丝韵》《彩蝶的神话》《丝路驼铃》《千里共婵娟》等为代表的各类文艺作品800余件,其中50余件作品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川北大木偶的演出足迹踏遍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演出国家遍及比利时、瑞士、法国、韩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毛里求斯、智利等地。每到一地,都赢得观众的满堂彩,亚太木联更是将“亚太国际木偶皮影演展基地”永久性活动会址授予南充,这是至今全国唯一一个国际木偶皮影演展基地。嘉陵江合唱艺术节正在“成长”为全省、全国文化品牌。正是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宣传了南充,提升了南充的影响力,一方面将老百姓从麻将桌上拉过来,让他们走到广场、走进剧院,去感受高品质艺术的熏陶。
陈家喜认为,南充拥有四川大木偶剧院、杂技团、川剧团、歌舞剧院四支演出队伍,无论是数量,还是创作精品剧目的能力,在川渝间仅次于成都和重庆,但是公共文化阵地还排在成都、重庆,以及省内的绵阳和德阳之后,如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等还正在建设中,或者是正在规划中。不过,南充大力实施“155发展战略”,这一“短板”将得到弥补,如教科文卫板块中,仅文化产业项目就规划实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市博物馆、市川剧艺术中心、城市音乐厅、市美术馆、市杂技艺术中心,以及市图书馆、南充大剧院改扩建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南充将建成与“成渝第二城”相匹配的公共文化阵地。
新闻推荐
(张晓东赵柏洋)为消除渡运安全隐患,改善贫困乡镇出行条件,今年,阆中市计划投资1亿元,加快4座渡改公路桥建设。目前,构溪河大桥已完成桥梁桩基、承台、墩身等结构施工(如图),已完成投资2200万元。天...
阆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阆中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