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膳宁/文 张晓东/图
“新年花开,恭喜发财;天地交泰,亮出花鞋!”3月18日上午,伴随着声如洪钟的吆喝声,16名花姑缓缓走向擂台。当天,一年一度的花魁争夺赛在阆中市老观镇拉开帷幕,花姑们通过表演阆中民俗“亮花鞋”争夺花魁。老观镇副镇长杨嵘表示:“如今,‘亮花鞋\’已名声大噪,下一步将申报省级非遗。”
亮花鞋 16名花姑争花魁
上午9时许,老观镇亮花堂门前,16名花姑立于正门两侧。该镇6名德高望重的老人上台净手,进入亮花堂参加祭拜仪式后,宣布比赛开始。
舞台中央,一块巨大的红色围布徐徐展开。花姑们躲在围布后,亮出脚上的花鞋。脚上动作不停变换,时而紧扼,时而点地,花色鲜艳的花鞋看得人眼花缭乱。经评比,6号花姑当选花魁。随后,头戴花冠的花魁坐上呈绣花鞋形状的七彩花轿,随同双龙、双狮、竹马牛灯表演队游街,引来万众争睹。
据介绍,“亮花鞋”是起源于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老观古镇的一项民俗活动,主要通过绣花鞋、亮花鞋、赛花鞋和追花鞋等情节,展示女性绣花本领和快乐生活。如今,这一民俗活动被搬上了舞台,并成为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压轴大戏。
精心打造 传统民俗上春晚
退休教师马洪文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老观镇。在他的记忆里,活态的老观有着原始的春节文化样本,而展示女性风采的“亮花鞋”便是春节习俗的典型代表。在挖掘整理现有资料的基础上,马洪文潜心创作了歌曲《亮花鞋》,并于2010年首次被推上舞台。“《亮花鞋》曲调清新婉转,歌词内容反映了古城美景和阆中姑娘的甜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阆中市文化馆馆长袁嫣介绍,2012年,阆中对歌曲《亮花鞋》进行艺术提炼,并亮相央视侨联春晚;2014年10月,阆中市文化馆在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上,运用皮影、民歌元素,活态呈现舞蹈《亮花鞋》,夺得“群星奖”舞蹈类银奖。今年1月30日晚,《亮花鞋》作为南充唯一一个节目参加成都市首届群众精品文艺节目展演,再次惊艳全场。2月15日央视春晚上,舞蹈《亮花鞋》更是压轴登场,让世界观众了解了“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别样的民俗和浓浓的年味。
保护传承 申报省级非遗
随着《亮花鞋》的声名鹊起,如何挖掘更多文化内涵,做优做精《亮花鞋》并申报省级非遗,是当下老观镇思索的问题。
“服装没特色,动作欠优美。”杨嵘说,“当前要借助专业人士的指导,对《亮花鞋》进行精细化打造,并申报省级非遗,更好地保护这一文化瑰宝。”
“现有部分演员由镇村干部兼任,且无替补人员。演员一旦缺位,演出就没法正常进行。”杨嵘说,随着现有演员的日渐老去,《亮花鞋》逐渐陷入后继无人的窘境。
针对这一问题,目前,老观镇正组织演出人员对文艺爱好者进行培训,同时积极探索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继而将其发扬光大。
■相关新闻
以保护、传承非遗为目的
王皮影民俗文化园主体完工
(王波)3月17日,记者在川北王皮影民俗文化产业园建设现场看到,主体结构已经完成,整个园区已具雏形,预计国庆节建成并对外开放。
据川北王皮影第七代传承人王彪介绍,川北王皮影民俗文化产业园位于阆中古城大东街,建筑面积3842平方米,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是阆中首个以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目的的建设项目。自2015年4月开工以来,经过近3年建设,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完工,即将进入装修阶段。
据悉,川北王皮影民俗文化产业园为四合院仿古建筑,园区主要功能为非遗项目传承、文创产品研发及演绎。全面建成后,市民、游客可免费参观,一睹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王皮影的风采。
新闻推荐
市州案例南充2018年2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发文推广《南充强化督导推动河长制工作》经验。据了解,南充共设立4871名党政河长(市级河长29名、县级河长172名、乡级河长667名、村...
阆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阆中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