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奎
时令开始数九,寒意阵阵,南充大地,无论是生产车间,还是重点项目建设工地,处处是热火朝天的生产和施工场景,工人们争分夺秒赶订单、抢工期。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赋予南充全新定位,给予南充特殊的使命。省委明确提出支持南充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将南充定位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枢纽节点,并提出鼓励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在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 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南充如何脱颖而出?在省委确定的7个区域中心城市中,南充如何率先出线?聚焦南充发展,聚焦人民期盼,市委运筹帷幄:大力培育“5+5”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5+100”重大工程项目。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盘点2018年,项目建设大会战亮点纷呈:1至11月,30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50.5亿元,超目标进度6个百分点。
A 项目建设掀热潮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怀揣新梦想,构建大城格局,路径何在?
项目成为南充破题之举:以项目支撑“大城崛起”,以项目推动“争先进位”,以项目补齐“发展短板”。
放大区位优势,在成渝城市群率先崛起,也需拿项目说话、以实力服人。
“投资主驱动、项目总抓手。支撑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靠项目、根本在项目,成也项目、败也项目,必须坚定不移抓项目。”市委书记宋朝华一语道破南充发展要义: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必须始终坚持以项目组织经济工作、统揽全局工作,以项目高质量建设推动南充高质量发展。
2018年初,市委、市政府围绕“155发展战略”,谋定全年实施300个市重点项目、100个市重点推进项目、40个加快前期工作重点项目。
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在南充这片热土上,项目建设工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人心思干、争先奋进,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
位于嘉陵区的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一座规模宏大的汽车产业城拔地而起,每4分32秒,便有一辆新能源商用车总装下线。如今,二期已全面进入厂房建设阶段,涂装、焊装及冲压等车间同步开建……速度背后,是南充发力汽车汽配产业的勇气与雄心:到2020年,实现产值突破1000亿元,建成配套成渝、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汽车汽配产业高地。
一桥飞架,连通高坪和嘉陵。已建成的都京港嘉陵江大桥气势恢宏,大桥起于嘉陵区文峰大道翠湖西侧,终点接高坪区江东大道,全长3.4公里,双向6车道,总投资10.96亿元,成为目前南充境内主孔跨径最长的大桥,将嘉陵城区到高坪城区的时间从半个小时缩短至10分钟。
潆华工业集中区,鑫达一期生产车间,一条“L”形生产流水线快速运转,车间上方3个大型原液釜连通流水线,高分子复合材料进入流水线后,灌袋、封装、出成品“一气呵成”。鑫达二期总投资25亿元,建成达产后,国内重要高分子复合材料生产基地将花落南充,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加速集聚,形成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链。
项目支撑,拉动一、二、三产业投资持续走高,一组数据展示南充项目建设火热场景:2018年1至11月,全市3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50.5亿元,超目标进度6个百分点。医药物流配送中心、阆中赛城项目等101个项目开工建设,全市新建重点项目开工率78.9%。
项目推动南充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盘点南充2018年前三季度经济账单,数据特别显眼: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09.86亿元,列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9%,为19个季度以来最高增速。市统计局副局长葛宗兵说,因为项目推动有力,2018年南充GDP有望突破2000亿元,实现历史性跨越。
抓住了项目,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对南充来说,要想经济高质量发展,投资这辆“马车”需挑重担。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魄抓好项目建设,成为南充干部群众的共识。
打赢打好项目建设这场战役,南充城乡掀起新一轮热潮:市级领导挂帅出征、高位推动,确保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
九县(市、区)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成立项目工作专班,每个项目安排县级领导牵头,每周召开项目调度工作会议,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推进项目加快施工举措;市级部门主动担当、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纪委、目标督查部门每天督查、蹲点督导、跟踪问效。
施工单位明确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上够力量、开足马力,科学施工、精细管理,确保全面开工、全线开工、全段开工;确保安全达标、进度达标、质量达标;确保如期完工、按时交账、完美呈现。
西充城南新区“南西田园新城”,是一座规划功能完善的高品质新区,目前一期项目已基本成型。“铆足干劲,不眠不休,不负众望,加快进度。”该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杨光明说。
在营达高速第二标段施工现场,工人们忙着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挖掘机来回作业。为加快施工进度,现场平均每天有60余台大型机械、350余名工人施工。为实现2019年通车的目标,营达高速南充境内8个施工标段正奋力冲刺。
在“印象嘉陵江”上中坝湿地保护工程项目部每一间办公室,墙上都挂着醒目的“作战图”,每一项施工任务都细化到天,一些施工任务细化到白天和晚上。
南充火车北站站前广场及地下空间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施工车辆排队开进开出。工地一名负责人说,火车北站站前广场施工平面达10万平方米,分为A区、B区、C区同时施工。共布置12个塔吊,平均每天有600余名工人、60余台机械在工地施工。为加快施工进度,项目部要求所有施工材料提前一周准备到位,并配足预备员工。
为了加快市博物馆项目施工进度,施工方实行室内室外、天上地下、主体与附属工程同时施工。项目部严格实行一线工作法,施工现场平均每天布置10台挖掘机,150名工人、2台吊车作业。
在高坪区,重大城建项目如火如荼快速推进。下中坝片区川东北金融中心,幢幢高楼一字排开。一些入驻企业已开始室内装修,广场喷泉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广发银行等13家金融及类金融机构已正式入驻,农商行、天府银行等12家金融及类金融机构签约入驻,还有29家金融及类金融机构意向入驻,113家商业机构签约入驻。
春江路升级改造项目是嘉陵区正在实施的重大城建项目。项目部把施工任务细化到天,每天召开例会研究部署如何加快推进。
B 招大引强成效显 4个百亿级项目落地
打赢项目建设这场大会战,一个关键问题是:项目从哪来?南充的答案是瞄准重大项目,精准出击大招商,始终瞄准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始终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500强,着力引进具有支撑性、带动性、战略性强的大项目,着力引进投资强度大、综合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始终围绕培育壮大“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大力实施“五大板块重大工程项目”“100件大事”,积极组织参加相关平台活动,着力引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项目;始终围绕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构建大集群;始终围绕干一期、签二期、谈三期、谋四期,着力引进补齐产业链、延伸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配套项目。
全市上下坚持把招大引强、招强引优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实施重大项目“一对一”高位推动、精准出击。2018年3月26日至31日,在南充“对外开放周”期间,市委书记宋朝华率招商小分队南下北上、昼夜兼程,考察企业、对接高层、洽谈项目,促进了一批重大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在四川省党政代表团赴广东、浙江学习考察期间,宋朝华白天随代表团考察,晚上抽出时间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企业家会面,向客人推介南充投资项目,彰显了持续招大引强、招强引优的定力,体现了对外来投资者的尊重,坚定了外来客商的投资信心。
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挂帅出征,分管领导一线奋战。推动一批投资项目取得实质进展。以嘉陵区为例,坚持将汽车汽配产业招商放在首要位置,以新能源汽车汽配产业园为依托,以重庆银翔整车项目、吉利汽车项目为龙头,扩大影响、主动敲门、精准对接、延伸产业链,着力引进汽车零部件企业以及配套企业,推进汽车产业多元化招引,实现与本地企业协作互补,形成集聚效应。
营山县建立主要领导带队招商机制,坚持党政“一把手”带头招商,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举办专题投资促进活动,持续开展小分队招商活动,收集成渝、“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产业转移信息,加大对意向性转移企业的跟踪对接力度,对符合产业布局的搬迁企业开展敲门招商、“点对点”招商。出台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招商,营造人人关注招商、参与招商的局面。
阆中市坚持“招大引强、招强引优”理念,紧紧围绕“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发展思路,围绕已招引落地系列重大旅游、教育、医疗、文化项目开展沿链招商,成功招引新华联集团投资100亿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参与搭建平台活动,招商引资连战连胜。2018年初,市委作出部署,办好“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专题投资推介会等“十大平台活动”,围绕目标,2018年,南充高举高打、高点谋划、高位推动,持续开展对外开放“春季攻势”、“夏季攻势”行动、“对外开放活动周”活动,积极参加“2018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系列活动、第十七届西博会、2018中国(四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四川—意大利产业合作与投资对接会、第十三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第九届C21论坛,连续在深圳、杭州举行投资推介活动,一系列投资促进活动的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展示南充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新面貌、新举措、新成效。
用心谋项目、用情引项目、用力建项目。2018年1至11月,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55个、协议投资额1876.8亿元,同比增长47.4%、22.3%,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14个、协议投资额1858.9亿元,同比增长43.6%、22.2%;5至10亿元项目60个、10亿元以上项目49个,同比增长46.3%、40%;新开工项目168个、新竣工投产项目119个,实现到位资金63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36.8%、14.2%;完成招大引强“双百攻坚”行动重大项目招引目标任务109%。投资100亿元的北京奥宇望和啤酒小镇、投资100亿元的北京新华联国际文化旅游区、投资101亿元的香港纵横文旅凤垭山景区综合开发、投资160亿元的广东恒大南西田园康养生态城4个百亿项目,以及深圳华讯方舟智能设备制造基地、圆通川东北区域总部及航空枢纽基地、富安娜智能家居及电商总部、陕西海升果业全产业链精深加工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
签约是银,落地是金。南充坚持招商引资“一岗双责”、从严考核,坚持把项目落地实施作为检验投促工作的最终标准,强化督查督办机制,从全市招商引资项目中筛选年度重点督办项目,定期督查通报、定期现场拉练,由市领导前往各项目所在地,对项目落地情况、推进情况全面评估,现场验靶、现场点评,促进重大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在高坪区,干部甘当项目“服务员”,为招引企业落地发展提供便捷服务。一家大型企业落地后,7次追加投资。该企业负责人说,南充不仅招企业,还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留在这里安心。
企业创造财富,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就是“环境”。在南充,不仅政策大配套,要素保障一步到位,广大干部直接当起了项目建设的“后勤部长”。
为了给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市委、市政府持续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治理,逗硬查处“中梗阻”行为;简政放权、流程再造,办事效率一次又一次“提速”;政务服务到位、要素保障到位。各县(市、区)不断创新举措,顺庆区为企业成立了后勤保障工作组,由区级相关部门协调合作,第一时间解决企业难题。营山县实行联系县级领导、终身服务单位、服务专员、联络员组成“四位一体”服务主体,N个相关职能部门协助,建立完善“4+N”模式终身服务联动协调机制,为企业提供全过程、零距离服务。
C 实施“100件大事” 推动南充大城崛起
2018年12月11日上午,作为阆中市“10件大事”之一的嘉陵江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建设项目在阆中市河溪镇清河大道旁正式开工建设。
按照规划,嘉陵江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是纳入《四川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由南充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专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开展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人才培养,以在职人员学历提升、岗职培训和继续教育为补充,2020年9月将开始招生。项目建成后,将为阆中“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顺蓬营一级公路顺庆段建设工程是顺庆区“10件大事”之一。在工程关键节点———柳树垭隧道施工现场,运输弃土的大货车整齐排列在工地,格外显眼;工地上分布着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处处机械轰鸣。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施工现场采用大功率机械作业,平均每天挖土2万多立方米。在宽100米、长1公里的施工作业面上,每天有112辆大型货车运输弃土,还有23台挖掘机、6台装载机、7台推土机、3台大型钩机同时作业,每天60余名管理人员一线办公,督促施工方加快施工进度,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走进南充现代物流园,在这座规划面积达11.6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示范物流园,进出口岸、公路集散、多式联运、城际配送、物流加工、生活配套六大功能板块布局清晰,形成了汽车汽配、粮油、建材、医药及医疗器械、油气化工、装备制造、防灾应急等八大产业生态圈。“两横三纵”骨干道路串联园区各区域,运输车辆往来其间。
嘉陵江文化旅游职业学院、顺蓬营一级公路、现代物流园,是南充集中力量抓好“100件大事”的缩影。实施“100件大事”,是市委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南充行动,是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战略支撑,是牵引带动全局工作的重要抓手。“100件大事”是“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板块重大工程项目”的工程化、项目化、具体化,将为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作、“一票否决工程”,“100件大事”中,市本级10件,9个县(市、区)各10件。战略定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切围绕“100件大事”转,一切扭住“100件大事”干,全力以赴抓执行、抓推进、抓落实,优先配置资金、土地资源,对推进过程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人和事,评先评优一律一票否决、责任领导一律追责问责、执纪执法一律从重从严。
以重大项目为引领,以重大项目为支撑。走在南充大地,聆听南充发展脉搏,如今的南充,正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朝着既定方向前行,步履铿锵、英姿勃勃。
新闻推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按规律办事。四川南充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农业大市,自觉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因地制宜推...
阆中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阆中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