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膳宁/文 任冠金/图
阆中市木兰镇青龙近水村,作为“蜀中花木兰”之称的韩娥的出生地和隐居地而闻名。该村位于阆中市木兰镇西南部,自然风光秀美,文化遗存众多,享有四川省传统村落殊荣,是阆中市家喻户晓的钟灵毓秀之地。
如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青龙近水村将迎来怎样的发展契机?日前,笔者专程到该村进行了探访。
青龙近水村 走出蜀中“花木兰”
在阆中市城北玉台山下的将军广场上,素有“蜀中花木兰”之称的韩娥的雕像高高矗立。她右手持矛、左手握剑、身着戎装、披风摇曳,英姿飒爽。为纪念这位巾帼英雄,历年来,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木兰镇当地百姓会自发前往该镇青龙近水村的木兰祠进行祭拜。
宁静安详的青龙近水村因聪明机灵的巾帼英雄而声名远播。据《明史·烈女传》记载:“少女木兰,姓韩,原名娥,保宁人,生于阆中县老乾山下。”
“文献中‘老乾山 ’如今仍沿用其名,她的出生地老乾山下的韩家湾就位于现在的木兰镇青龙近水村。”据木兰镇青龙近水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严炳贵介绍,韩娥生于元末明初,三岁丧母,七岁丧父,后由叔父韩立收养,视如己出。公元1351年,颍州韩山童、刘福通发动红巾军起义,乱世之中的各路英雄也纷纷揭竿而起,元朝对义军的起事随即展开镇压,战争的硝烟已遍布大江南北。因害怕韩娥或遭兵祸,韩立特地为她缝制了一套男装。从此,韩娥女扮男装,天天衣不离身,婷婷少女就变成了“山村小子”。
木兰镇位于阆中、南部、剑阁相接的三角地带,紧邻古蜀道之一的金牛驿道。韩娥12岁那年,被逃窜至木兰镇的溃军———元军掳做马夫,自此,便开始了她女扮男装的戎马生涯。据《蜀中花木兰———韩娥传》记载:溃军占山为王几个月后,红巾军王起岩率部从剑阁南下,将山上残留的元军团团围困,并派细作混上山去打探敌情,刚巧遇见放马的韩娥。那时,韩娥利用放马的机会与山下红巾军的人员取得联系,一天,她借机将叛军的小头目灌得酩酊大醉,然后将其杀死,并带领剩余部队进行起义,迎接红巾军的部队上到涂山,使整个战役取得胜利。就这样,12岁的韩娥化名韩关保,成为红巾军中的一名兵士,年少英俊、勇武机灵的她,深受王起岩的喜爱,并把她许给部将罗甲作了义子,从此,韩娥跟随义父南征北战,逐渐成为领兵统将的帐下先锋。
命运跌宕的韩娥驰骋疆场的传奇为人津津乐道。据史料记载,60岁那年,韩娥在叔父三周年祭拜时,患病而终,安葬在木兰钟鼓楼前。“娥有三善焉,智也,贞也,孝也”。经大夏朝廷的批准,韩娥被御封为“贞烈”。源于她和花木兰这个人物形象有着类似的经历,因此,“蜀中花木兰”的美誉一时传遍大江南北,她贞烈侠义、明智尽孝的故事为后世颂扬。
“当地人为纪念韩娥,自发修建木兰祠及木兰庙。历史上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文武百官纷纷前来悼念。而当地人则会通过开展为期三天的唱大戏、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来缅怀她。”严炳贵说,毗邻钟鼓楼全长百余米的茶缸梁,两边均设为茶馆。这期间,茶缸梁所有茶楼座无虚席。长此以往,昔日的青龙近水村在民间商业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引进特色产业 村民发起“南瓜财”
每到盛夏时节,南部的蔬菜经销商便会开着小货车赶往青龙近水村进行收购。一时间,全村200余亩的蜜本南瓜一再脱销。
“全村1600多人,近半数在外务工。而村里的产业基本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如何让在家农户实现增收,是2008年时任青龙近水村村主任何先文苦苦思索的难题。
“那时的南瓜两角八分钱一斤,一亩纯利润就能达2000余元。蜜本南瓜因种植技术简单,且投资少、见效快和方便管理的种植优势很受农户欢迎。”据何先文介绍,当初因外出考察学习的契机,发现蜜本南瓜这一“金元宝”,便计划围绕它来“做文章”。
“经专业机构检测,村里的土壤适合栽种蜜本南瓜。”这样一来,何先文更加笃定了自己的想法。回村不久,随即到各组召开坝坝会,给老百姓做思想工作。由于钱袋子紧,老百姓怕折本,不敢大胆尝新。几经何先文苦口劝说,最后决定在该村一组进行试种。而肯干又有想法的何成德就是其中之一。
现年75岁的何成德多年一直靠种植柑橘补贴家用。在何先文的记忆里,他所种的柑橘产量小、品质差,一年仅能卖几百元钱。2008年,在村民坝坝会召开后,好学的何成德主动“试水”,将自家2亩的柑橘全部改种蜜本南瓜。学理论、钻技术,何成德满怀信心。经过努力,何成德当年南瓜收入就达6500元。如今,每每说起发“南瓜财”,何成德就浑身来劲。
周边的群众看到了何成德的收益,纷纷开始种植蜜本南瓜。对于部分不懂的村民,何成德也从没“吝啬”过,不仅让他们来家里观摩,遇到具体技术问题,他还会上门指导。
近年来,和何成德一样,因发展南瓜产业而走上致富之路的村民不在少数。由何先文提供的村民收入账显示:2009年,青龙近水村人均纯收入为1500余元;到2018年,增长至8000余元。
量身打造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群山环抱、绿荫环绕的青龙近水村美如仙境。每逢周末,许多钓鱼爱好者结伴前来垂钓,怡然自得。
木兰镇青龙近水村西接升钟湖。得益于该村名人故里的招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升钟湖———“垂钓乐园”的美誉,近年来,慕名前来垂钓的人逐年增加。这样一来,就让何先文看到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2015年,随着沿河公路的竣工,外来钓鱼爱好者与日俱增。何先文认为开办农家乐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随即动员在外务工的何中锡回乡创业。何中锡欣然答应,立马辞去工作,投资20余万元将自家的楼房改装成农家乐,在经营餐饮的同时还提供住宿服务。2016年,何中锡的农家乐正式营业。由于他的农家乐性价比高,很受游客青睐。据何中锡介绍,开办的第一年,营业额就已超10万元。
村民们看到尝到甜头的何中锡,也想“沾”旅游的光。于是,村民发展“农家乐”的劲头越来越足,村里的“农家乐”规模也逐步扩大。截至目前,全村“农家乐”发展到15户,每年户均纯收入超过7万元。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作为村民,绿色生态、清新空气、优美环境就是挣钱的‘法宝’,看准并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在家也能有收入。”何先文说,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发展农家乐,提升接待能力、完善服务措施、增加旅游趣味等方式不断增加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是今后发展的一个趋势。据介绍,今年4月,拟投资1000万元的中俄民俗馆即将在青龙近水村破土动工。该馆不仅设有中俄民俗活动体验馆,还提供高品质的住宿、餐饮服务,真正让游客尽“乐”而归。
历史名人是一座城市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对名人文化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开发是青龙近水村发展旅游面临的首要难题。对此,木兰镇为该村量身打造了一系列发展规划。据木兰镇副镇长母中海介绍,按照规划,木兰镇将重点修缮木兰祠、木兰庙、孝女坟三大景点,增建韩娥故居,复建韩娥操兵演武场、钟鼓楼台等古文化遗存,提升“蜀中花木兰”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走进青龙近水村,了解历史体会文化。他说,将名人留下的历史脉络与当地自然景观或其他人文景观配套开发,才能真正让名人故居留得住人,在城市名片上立起来。
新闻推荐
■南充晚报记者陈高洁陈松祝真珍邓坦妮本报讯昨(20)日下午,出席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分团审查政府工作报告、计...
阆中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阆中,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