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冠霖
在无声的世界里,他们用手语、手势和眼睛汲取知识,与常人相比,他们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精力。7月11日,记者了解到,来自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的8名聋哑高中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心仪的大学。作为特殊学校的学生,他们圆了大学梦,也点燃了南充市许多聋哑学生上大学的希望。
单独招生 8名聋哑学生考上大学
今年4月,就读于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高三的岳亚敏,在老师帮助下办理了考试报名后,就随父亲一同前往杭州市特殊教育学院,参加该学院的聋人单考单招。
4月16日、17日,岳亚敏参加了语文、数学、素描和面试。考试前,监考老师用手语向考生们交代了考试注意事项和重点,考试开始后,岳亚敏就埋头认真地做题,直到监考老师提醒他考试结束。同样就读于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徐华,在父母的陪同下参加了西安美术学院的招生考试,与岳亚敏不同的是,他除了参加语文、数学、素描考试外,还参加了思想政治、色彩等科目的考试。
近日,南充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杨力权通过查询得知,今年该校共有8名学生通过了相关高等院校的单独招生考试,考上了西安美术学院、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和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美术、糕点制作、计算机等专业。
分类教学 让聋哑学生找回自信
8名聋哑高中生成功考上大学,他们平时是怎么学习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视觉是聋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老师往往通过手语、面部表情、手势和情景演练让学生理解知识。
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周利华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挥舞着双手,还不时跳起来。她用手语向学生表达她很高兴,同时还向学生解释:“手舞足蹈的含义是形容高兴到了极点。”周利华告诉记者,聋哑学生主要靠视觉汲取知识,要让他们正确理解字句的抽象意思,需要老师的耐心引导。
“从高中开始,我们根据每个学生想要报考的大学进行学习安排。”杨力权告诉记者,岳亚敏从高二开始努力学习各类课程,那时他明确了自己要上大学学习糕点制作。为此,老师每天给他补习相关知识。
有一段时间,岳亚敏每天得记住老师布置的10个成语知识。“有时我会因为记不住成语,心里觉得特别烦躁。”岳亚敏通过手语告诉记者,这种情况下,他会去操场跑一圈再接着学习,如果依然记不住,他就会跳过这个知识点,记忆下一个,那些有难度的知识留到最后记忆或向老师寻求帮助。
社会实践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如今,8名聋哑高考生均已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他们有的来自顺庆区,有的来自南部县、仪陇县和阆中市,还有的来自广安市。9月19日起,他们就将陆续前往各地,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
暑假开始后,这8名学生在家利用假期参与社会实践。岳亚敏的理想是成为一名面点师,目前他在一家饭店找了一份兼职工作,实习面点制作。有的学生还在市残联组织的技能学习班学习技能,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西安美术学院、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和郑州工程技术学院都为聋哑人开设了相关专业,在学校里同样会有手语老师与他们交流,传授他们知识,照顾他们生活。”杨力权说。
新闻推荐
●王波廖加岗阆中市天宫乡西荷塘村村委会办公室的桌子上,摆放着一本厚厚的日记本。翻开日记本第一页,一段文字映入眼帘:“2014年3月5日天气晴好计划用1个月时间,摸清全村机动车保有量和...
南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