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arget="_blank">“离堆”之名,缘于它离开母山,三面环水,一面连山。
仪陇新政嘉陵江离堆修建的 “颜鲁公祠”,是为了纪念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因为他曾经来过这儿,并留下了《鲜于氏离堆记》墨宝。
仪陇将颜真卿的人格与墨宝研磨成深厚的底蕴, 成了离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谒离堆,不得不忆颜真卿;忆颜真卿,不得不说《鲜于氏离堆记》。
世人说:“学书当学颜。”我想“做人亦当学颜。”颜鲁公一生勤奋、刚正、重情,却人生际遇曲折,令人痛心。对这一代名臣,我是很仰慕的,他耿直得近乎偏执,执著得不近人情,光明磊落做官, 为人口碑极好, 史称:“忠义强直,至死不变。”有幸接纳颜鲁公,新政嘉陵江离堆何其幸运!
漫步嘉陵江大桥,远看离堆,临水的短山梁,恰如英勇搏击的雄狮,口渴饮水,虽不得不低头,却露出坚硬、高耸、有力的脊梁。陡峭的石壁直立着,让人心生寒意,江水拍击,轰然有声,转弯处水势回旋,强劲有力。
小路直穿松柏织成的浓阴, 来到山顶,九曲流杯池依稀可辨,左边有一间只可容纳一人的石屋, 据说是颜真卿的好朋友鲜于仲通当年读书的地方。鲜于仲通的弟弟鲜于叔明,出任商州刺史时,在这里修建“景福宫”,后来改称“忠贤祠”,老百姓叫“离堆观”。
公元年,身为刑部侍郎的颜真卿, 在呈给皇上的奏章中说了不妥的言辞, 惹得唐肃宗将颜真卿贬为蓬州长史。颜真卿从长安(今西安)入蜀任职,途中水路要经过仪陇新政离堆山。
离堆山有一复姓为鲜于的望族,哥哥鲜于仲通考中进士, 官至剑南节度使;弟弟鲜于叔明聪明早慧,考中功名后出任商州刺史。 两人均与颜真卿同朝为官,私交甚好。
来到好友故宅, 受到其家人的款待。颜真卿于是在此小住数日。是夜,因感时伤景,情不能已,颜真卿于是挥毫疾书 《鲜于氏离堆记》,余字。其文质朴厚蕴,而笔迹雄浑刚健,为颜真卿书法成熟期的珍贵字迹。两年后,乡邻将此刻入离堆山壁, 成就千古书法奇观。
据《南部县志》记载,宋元符三年(公元年)阆中尹唐庚在《颜鲁公祠堂记》中写道:“唐上元中,颜鲁公为蓬州长史,过新政,作《离堆记》四百余言,书而刻之石壁上,字径三寸,虽崩坏剥裂之余,而典型具在,使人见之凛然也。”至清朝嘉庆年间,还有五块残存的石块,共个整字和7个残字。
如何发现颜真卿书法碑刻的呢?这里还有一段曲折故事。《鲜于氏离堆记》于年被四川省文化厅列为四川名碑。此后,原南充地区文化局对嘉陵江南充段进行考古调查, 跑遍了整个离堆山,没有找到《鲜于氏离堆记》残石。直到年月日,当时南部县度门乡小学一名老师到离堆山游玩, 无意中在水井边的一个石缝中发现了几个字, 这块珍贵的碑刻才重见天日。
年,仪陇县考古工作者发现崖刻五块:一块早年损毁;一块字迹全无;一块存字;一块存字;一块存6字,共字,字径均9厘米左右。
此时,距离颜真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多年。
我在网上查阅了这篇个字的《鲜于氏离堆记》。 原文描写了离堆的地理位置,离堆的山势,离堆石堂的形制,周围的景色,讲述了颜氏、鲜于氏两姓的世代友谊。 想到那残存的每一个字, 笔画间透露的书法凛然气势飘洒其间, 一个大写的颜真卿活生生直立天地间,仰视可见。
我给仪陇县文管所去了一个电话,印证了下面几组数字:
年3月日,《鲜于氏离堆记》石刻列为仪陇县文物保护单位。
年四川省文化厅下拨专款,修建“颜鲁公祠”,对此摩崖石刻严加保护。
年月日, 南充市人民政府将《鲜于氏离堆记》摩崖石刻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年汶川大地震波及新政离堆,《鲜于氏离堆记》石刻及保护设施受损严重。
年, 仪陇县拨专款修旧如旧,让文化瑰宝重现异彩……
离堆无言,江水依然。
高炯森
新闻推荐
南充启动道路客运枢纽全覆盖建设明年,将有南充火车北站、高坪、南部、营山等道路客运枢纽建成
本报讯(记者郭丹)日前,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南充市运输站场建设稳步推进,年全市客运站点建设完成投资1.亿元。记者在南部县城东汽车客运站施工现场看到,车站候车厅、售票室、开水房、办公室、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