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易立权 实习生 蒲丽雅
三山夹两沟,南部县长坪镇双沟村由此得名,该村因交通闭塞而贫困落后。7月14日,记者了解到,南部县水务局下派副局长伏云国任双沟村第一书记,在伏云国的带动下,双沟村“基础设施大变样,产业发展上台阶,群众收入有增加”,村风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去年10月底,该村103户394名贫困群众脱贫,双沟村顺利出列。
锁定关键精准发力 山村有了致富产业致富路
初到双沟村,伏云国一头扎进村民家中。该帮扶谁,谁来扶,怎么扶?这些他都需要第一时间了解清楚。2016年6月,连续28天,伏云国忙着走门串户,摸底村情,无论是贫困户的屋檐下、灶台边、圈舍旁,还是田间地头,都留下了他瘦削的身影,磨破了鞋走疼了脚,他把全村的基本情况和所有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了然于胸。
在掌握村里基本情况后,根据村民的致贫原因,伏云国与村“两委”干部逐户制定规划,“量身定制”扶贫措施,制定时间表、作战图,协调推进帮扶村水利、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帮扶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双沟村要脱贫,就要锁定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群众引导等关键点精准发力。”伏云国说,全村60%以上的村民住在山腰或山顶,交通十分不便,村里要想富,就得先通路。
伏云国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和对口帮扶的重点,先后组织协调修建村道水泥路1.2公里、组道路4.5公里、产业路8.9公里,硬化生产便道路15公里、入户便民路15公里。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伏云国还带领双沟村整治或新建山平塘3口、蓄水池3口、石河堰5座,完善健身场所等公共设施近400平方米;协调帮助112户村民安装了自来水,实现贫困户使用城乡一体自来水全覆盖;完成48户危房改造、1户地质灾害避险、8户易地搬迁安全住房建设,全村安全住房保障率达到100%。
伏云国鼓励村组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群众长期致富,村里先后成立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合作社,添置耕整机4台、收割机2台、榨油机1台、喷雾机5台。如今,两个合作社已发展丑柑6000株150亩、脆香甜柚3000株80亩,带动150户村民发展小养殖;依托企业形成“党支部+合作社+棚主+贫困户养殖”模式,计划年育生猪5000头。如今,全村初步实现“基础设施大变样,产业发展上台阶,群众收入有增加”的目标。
引导村民树新风 干群关系更融洽
在双沟村村“两委”干部的眼中,伏云国特别有干劲。
村民杨在年、杨在模兄弟俩,因有矛盾,在修路建房时互相掣肘。伏云国带领村干部组织多次调解,最终用耐心和真诚打动两兄弟,消除他们俩心中隔阂。“现在回想,以前的那些矛盾都不值得。”杨在年说。当入户路修到杨在模家门口的那一刻,杨在模紧紧握住伏云国的双手说:“真是太感谢你了,给我们村通了路。”
贫困户杨光兵不了解帮扶政策。伏云国便和帮扶干部多次去他家,向他宣传和讲解扶贫政策,帮助他落实“四小工程”发展资金,邀请农技员给他提供技术指导。在感受到帮扶干部的真诚和享受到扶贫政策带来的效益后,杨光兵乐得合不拢嘴,他专门找到伏云国说:“我家搞的小养殖和种植的果树今年见效了,两个儿子在外务工的收入也不错,一家人人均年收入达到5392元,符合脱贫条件了吧!我要申请脱贫。”
“他为村里的事情忙碌,周末也很少休息。”一名村干部说,在双沟村,伏云国除了忙着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外,还注重引导双沟村的村风民俗,干群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融洽。
新闻推荐
本报讯(曹伯同)7月10日晚,记者在南部县城北环路看到,该县食药监局的执法人员正在对烧烤摊点、酒吧、KTV等经营场所销售的食品和酒水进行专项检查。“天气越来越热,出来吃夜宵的人越来越多。如果食...
南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