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闻 南部新闻 营山新闻 蓬安新闻 仪陇新闻 西充新闻 阆中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南部新闻 > 正文

当记者的苦与乐

来源:南充日报 2017-09-08 08:04   https://www.yybnet.net/

●何其兴

今年10月1日是《南充日报》创刊65周年的喜庆日子,作为一名南充报人,心潮起伏,难以平静,勾起了在当年那艰苦的岁月里,我与《南充日报》一路同行的点滴回忆。

搭煤车

上世纪60年代,南充车辆极少,路况极差,交通极不方便。我记得当时报社只有一辆摩托车,几辆破旧的自行车,专供在近郊农村采访的记者用。南充到每个县城每天各开一班客车,早出晚归,往返运行。记者下县大部分时间在农村采访,一般每天要走一二十公里路,从这个乡到另一个乡采访,翻山越岭要走几个小时。

记得那时在南部、苍溪、广安等县采访时多次搭乘货车和拖拉机,我手持记者证站在公路旁一边向司机师傅招手,一边自我介绍。出于对记者的尊重,师傅一般都会“刹一脚”,让我爬上车厢乘坐。遇上运煤车,汽车一开动,煤灰扑面而来,满脸满身都是煤灰,活像一个“非洲人”。至今我也没有忘记当年让我搭车的师傅们,是他们为我提供了新闻采访的方便,赢得了新闻采写的时间。

冒雨行

1981年夏季的一天上午,我和时任南部县委报道组组长李文安,在完成五灵乡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采访后,正前往柴井乡采访乡镇企业,刚步行了一公里路,突然下起暴雨来。事先我们都未带雨伞,是返回五灵乡还是冒雨前行?是走公路还是攀小路?我们商量,反正已成“落汤鸡”,就走稍近一点的小路吧。

五灵乡与仪陇县接壤,从地处半山腰的乡政府出发到柴井乡,全是下坡路,一路泥泞溜滑,行走十分吃力。我们冒着暴雨,跳过坡岩坡坎,迈过田边地塄,跨过急流小溪,几次摔倒几次爬起来。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到达柴井乡时,我们都成了泥人儿。这是我经历的最艰难的一次采访。

灭虱子

上世纪70年代,报社规定记者每月必须有四分之三的时间下县采访,四分之一的时间回报社汇报总结工作,学习相关文件,研究下月报道计划。记者职业特性决定了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和时间。今天在县城采访,明天又到了乡村,白天忙采访,晚上一般在乡场镇旅馆住宿和写稿。有的旅馆卫生条件差,床单、被盖一股霉臭味,甚至还有虱子。睡在床上浑身发痒,很不是滋味。(下转2版)(上接1版)

记得有一次,报社资深记者宋昭钦带领我和刘明光到南充北边一个县采访,晚上住在一家供销社旅馆,不仅被盖脏臭,而且虱子特别多,咬得我们一夜难以入睡。次日一早,我们起床你一言我一语地编了一首顺口溜:“二龙旅馆虱子多,咬得一夜睡不着。天亮掀开被盖看,又脏又黑虱成坨。你也捉来我也捉,每人捉虱30多(个)。希望旅馆勤换洗,旅客才不受折磨。”

抗顽疮

1986年6月的一天中午,我在南部县招待所食堂排队打饭时,手上的碗被他人不小心撞落,一块碎碗片弹到我右脚背上,划了一条口子,顿时鲜血直流。这时站在我身后的一位素不相识的中年人,立即将我背到县人民医院上药包扎。

后来,我的脚伤还未痊愈,左小腿肚上又长了核桃大的一个疮。先是红肿,后化脓流血。原计划到乡下采访,考虑到行走和医治不便,决定暂时留在县城边治疗边采访。腿疮最疼痛的那几天,不能下床。招待所服务员李发春、杜顺珍主动帮我打饭并送到房间。我想这样下去会影响写稿任务,心里很着急。待疮伤有所好转时,便在报社通讯员何生章、罗体杰的搀扶下,到县农业局、供销社、科委、安办等单位,与他们合作采写了七八篇稿件,超额完成了当月任务,受到了领导的表扬。

苦中甜

当记者有采访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快乐和甜蜜。今日的新闻,明天的历史。记者是历史的记录者,人民的代言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而抓好典型报道、重大事件报道和重点报道,则是记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新闻采写的首要任务。

1980年8月,南部县兴盛公社十二大队三生产队队长、共产党员肖昌弟,为抢救在沼气池的杨德秀母子二人献出了宝贵生命。正在南部县采访的我,迅速参与了省、地、县媒体采访组,在时任南部县委办公室主任杨兴普的陪同下,深入该大队进行采访,在三天时间里,共采访党员、干部和群众78人。然后分工合作,写了《人民的利益重于一切———记共产党员、生产队长肖昌弟舍己救人的事迹》的长篇通讯,全文8000字。在《南充日报》刊发后引起了巨大反响,南充地委、南充行署作出决定,追认肖昌弟为模范共产党员、“模范生产队长”光荣称号,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他学习。很快,一个以肖昌弟为榜样的学习活动在南充地区城乡广泛开展。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批准兴建“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仪陇县经过三年多的积极筹备和紧张施工,纪念馆于1982年“八一”建军节,在仪陇县马鞍镇朱家大湾胜利落成。当年7月中旬,记者唐太成、程旭和我接受这一重大采访报道任务后,立即前往马鞍镇采访。我们写了《亿万人民的心愿———写在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落成之际》《光辉业绩 永垂人间———朱德纪念馆巡礼》等相关报道5篇,连续在《南充日报》重要版面刊登,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果。蓬安县马回水电站是南充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87年11月,我和时任蓬安县委报道组组长沈光勋一起奔赴马回水电站,连续两天两夜对嘉陵江拦河大坝围堰截流现场进行跟踪采访,经过一个通宵的奋战,写了《千里嘉陵“锁龙战”》的长篇通讯在《南充日报》和四川《精神文明报》刊登,受到广大读者好评。一分付出,一分回报,令人欣慰,自己也有小小的成就感。

在2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工作,弘扬着时代主旋律,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着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着全市工作大局和重大战略决策,反映着群众愿望呼声,帮政府分忧,替百姓解难。哪怕自己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和委屈,都是值得的。当记者今生无怨无悔。

新闻推荐

创新办学模式的成功探索 ——南京琅琊路小学苏滁分校发展纪实

崔彪在日新月异的苏滁现代产业园内,一所美丽的学校创新办学模式。它,就是南京琅琊路小学苏滁分校。近年来,学校各项工作围绕打造“美”的学校全方位展开,并已初见成效。合作办学,建设美的校园南京琅琊...

南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当记者的苦与乐)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