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能认全基本汉字时,就开始阅读《南充日报》。在我们农村老家,村委会订有《南充日报》,村委会离我们家又很近。所以,我经常跑到村委会翻阅《南充日报》。看着我阅读报纸的认真样儿,村干部们说:“这孩子,今后肯定能成为大学生。”
我并没有考上大学。但是,阅读《南充日报》,却提升了我的写作水平。从初中到高中,我写的作文,经常被当成范文在班上朗读。步入社会后,我还在《南充日报》副刊发表了一些小文章。
高中毕业在老家待了几年,一晃二十好几了,家里人忙着给我找媳妇。我个子不高,人不帅,家庭条件也不怎么样。相亲时,我现在的妻子得知我发表过文章,觉得挺有“闪光点”,便愿意和我谈恋爱。可以说,是《南充日报》为我和妻子搭起了这座鹊桥。
《南充日报》在读者中的影响力,我很有发言权。在我们村子,但凡识文断字的,都非常喜欢看《南充日报》,村委会订的《南充日报》,就在他们中间传阅。我大表哥在南充城区开有一家快餐店,专门订了两份《南充日报》,制作了报夹,让顾客们边用餐边惬意地阅读。大表哥的快餐店生意还可以,不少顾客就是冲着这里方便读报前来的。
尽管后来因为生活压力逐渐加大,我无暇写作投稿,但还是喜欢看《南充日报》,那份喜爱从未改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跟随村里人一起到广东东莞打工,我们所在的工业区,有很多南充老乡。东莞离南充并不近,然而我每年都要回家两三次,除了探望父母妻儿,每次回家带一摞《南充日报》去东莞,也是个重要原因。后来考虑到时效因素,我让妻子每半个月给我寄内容最丰富的两期报纸,并专门制作了阅报栏,把报纸镶在里面方便南充老乡们阅读。那个年代,手机稀少,更没有普及电脑和互联网,跟老家亲人联系一趟挺麻烦,南充老乡们对家乡的思念,唯有寄托在从老家邮来的报纸上,通过《南充日报》了解故乡的点点滴滴。
好的报纸,离不开对假丑恶的鞭挞,以及对真善美的弘扬,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我的弟弟,一直在南充老家发展,事业发展得不错,还成了一名爱心志愿者。2011年冬天,弟弟所在的爱心志愿者组织,发起了“向大凉山贫困山区孩子捐献衣物棉被献爱心活动”,南充市民积极响应,短短时间就募集了大量捐赠品。这次活动,当年11月28日《南充日报》第五版作了精彩报道。我接到弟弟的电话后,也非常支持。东莞是国内闻名的服装生产地,衣服相对便宜,我买了两包衣服,寄回老家让弟弟代我捐赠。
到了2015年,《南充日报》彻底影响了我的发展轨迹。我在外打工很多年,尽管后来自己也开起了小工厂,成了小老板,但总感到漂泊无根。想回老家创业,又怕把握不好市场担风险,一直鼓不起勇气。当年6月4日,我看到了《南充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新闻《南充:多项举措激活社会“创业细胞”》。原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老家创业,且家乡政府给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我亲自走访了几位返乡创业农民工代表,他们都取得了成功。最终,我下定了返乡创业的决心。经过筹备,2015年下半年我回到老家,在南部县河东工业园区开了一家加工厂。通过近两年的经营,加工厂逐步走上了正轨,特别是今年,预计效益比在东莞经营工厂时还要好。
《南充日报》深刻影响了不少读者,我,只是其中一个。一份报纸,在读者心中的温度,决定了自身的高度。而高度,决定影响力。65年来,《南充日报》记录了南充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近些年,南充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南充日报》参与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相信,南充的未来一定更美好,《南充日报》的未来,也一定会越来越好!(南部县 张玉宝)
新闻推荐
金融支持产业扶贫 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四川天府银行向南部县杨家嘴村和金山村捐款54万元
9月22日,四川天府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监事长袁渊,农村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杨晓华一行,先后前往南部县窑场乡杨家嘴村、南部县雄狮乡金山村开展“天府·扶贫济困慈善行”爱心活动,共捐赠了5...
南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