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名西园街道的外来打工者轮班制作月饼。
展示刚做好的冰皮月饼。
——不回家的原因有很多,回家的理由只有一个
□本报记者 吴平 图片由肖琼提供
26日,距离中秋节还有一周左右。成都市锦江区竹林巷几家快递公司正在忙不停地接单,晚上8:30发车,要把货都装车后才能下班。“虽说双节要来了,但我们这一行从来不放这些长假的。”快递员小吴一边见缝插针给手机充电,一边说道,他家在乐山五通桥,打算9月30号回家看看孩子家人,10月1号再回来。
旁边小刘这家“姑嫂”理发店已经开了近20年,来自重庆的她们也不打算回家。“要看店铺嘛。”已在成都买房的她们,故乡中秋的月亮也已是许久没看到过了……
当晚,入驻成都市高新青年公寓5号苑社区活动中心的爱有戏专业社会工作者,举办了一场创意月饼大赛,80多名外来打工者亲自动手制作了冰皮月饼。
“5号苑所属的西园街道,是高新区外来务工人员最多的一个社区。希望通过这个中秋节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社区如家一般的温暖。”社工肖琼说道。参加活动的几名工友告诉记者,只要订单没那么急,能回家还是要尽量回。
亲情,值得珍惜维护
家在南充市南部县的刘家林2011年来到富士康公司工作,虽然离家远了,但几乎每年中秋都回家过,今年也不例外。“最近要赶订单,但8天假还是能休一半。”
“父母虽然都是农民没什么文化,但是我感觉教育孩子这方面,跟学历没太大关系,他们从来都是跟孩子讲道理,所以长这么大,我没有叛逆,家里没有大的吵架。”刘家林说,唯一一次不开心,是因为父母希望他在县城工作,离家近好有照应。但刘家林还是执意跟朋友来到成都。父母虽然担心但也还是只有在电话里多叮嘱。每周固定往家打电话,问田里庄稼怎么样,父母身体怎么样。父母则问他工作如何,身体如何。虽然也没什么新意,但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
2015年,父亲来成都,顺道来看儿子,在公司宽敞的园区转了一圈,刘家林请他吃了晚饭,摆了摆龙门阵,安排好晚上的住宿,第二天一早,父亲便离开了。“相信他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更放心了。”
对于资阳市雁江区宝台镇的黎登峰来说,姐姐是他最温暖的慰藉。略有残疾的他一直受到姐姐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当年姐姐高中毕业,为了他继续上学而放弃了读大专的机会。如今他们仍然保持着无话不说的亲密,黎登峰也成长得阳光开朗。在同事张礼看来,无论在公司还是公寓楼,他的威望很大,作为志愿者和员工骨干,能够用正能量去感染身边的人。
“姐姐结婚嫁到了城里,离家虽说不远,但他们家日子并不充裕,可姐姐几乎每周要回来看望父母,这对我影响很大。”黎登峰说道,所以不像其他年轻人,放假时候要么睡懒觉,要么出去玩,只要有两天时间他都要回家,尽己所能孝敬父母。
张礼发现,他身边的同事并非每个人都有完整、和睦的家,有的同事吃着饭也能跟父亲在电话里吵起来。有幸福的家,就像捡了宝却还不自知。让人懂得珍惜和维护它,或许正是中秋节的意义吧。
故乡,月饼奢侈快乐很多
“农村里头根本不讲买月饼,偶尔赶集碰到了或许会买,但从不专门去买。”刘家林说。黎登峰也有同感,月饼是小时候的奢侈品,但快乐却很多。
中秋前后,河鲜是最肥的。“舅舅家在河边,新鲜捞上的小鱼,外婆炸的香酥焦脆给我们吃,此外还会偷偷塞给我们零花钱。舅舅怕我们遇危险,不许单独到河里、船上玩。但有一次我们还是把缆绳解了下来,害的船儿差点溜出去……”
除了给予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父母还给了刘家林一对好邻居,以及几个堪比兄弟的“发小”。“我们隔壁两家,大概从祖父那一辈起就住在一起了,父亲那一代都是一起玩大的,到了我们这儿,更是穿一条开裆裤长大的。”刘家林说,每个中秋都是三家人一起过的,一起煮饭炒菜一起吃,吃完后摆出花生瓜子摆龙门阵,各自说说打工的见闻,说一晚上都觉得意犹未尽。
“现在几个伙伴有的在南部县,有的在南充市区,有的在成都,还有个在深圳,深圳那个口音都有点变了,但是一见面还是一样亲。”刘家林说,虽然不在一起,但是各自打拼的时候一点不觉得孤单,这也是他对家很眷恋的原因吧。
(应受访者要求,刘家林、黎登峰为化名)
后记
为了烘托节日气氛,中秋节被包装得越来越复杂。但返璞归真,它的主题永远是简单却永不过时的亲情。负责组织本次活动的富士康公司员工张礼介绍,该公司绝大多数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在家庭关系上明显分两种,一种联系互动频繁,用微信开个视频聊天很容易,赡养父母,寄生活费这些都不在话下;另一种则由于种种原因,疏于亲情的维护。在新市民的培训中,将为他们量身订制相关主题,帮助其修复、改善、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蓉萍)9月19日,记者从市农牧业局获悉,南部县升钟湖德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0个农民合作社于近日入选四川省第九批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据了解,今年是农业改革攻坚年,市委、市政府...
南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