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畔,悠悠水长。因江建城的千年“绸都”南充,伴随着江水的奔腾,穿越三国的烽烟,沉淀红色的热血,走进崭新的时代。近年来,这个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正在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在南充人的眼中,每一寸土地都是珍贵的,每一处绿色都是有生命的,集约、节约的理念贯穿于城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南充以别样的冷静和卓越的智慧在立体与平面的两个维度中阔步前行。
盘活存量
从地上到地下挖潜土地存量空间
推进城镇化,道路千千万。然而,在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如何严控增量,挖潜存量成为人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南充也不例外:截至2013年,南充市区人口110万,建成区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超过1万人/平方公里,按照城市人口密度的划分标准,属于高密度城市;按目前南充市区汽车保有量,需新建21万平方米停车场。“地下空间的利用,就是盘活存量严格守住底线的方式之一。”这是南充市在解决城镇化建设用地中的正确选择。
南充人的自信来自于实践:已经完工的南充市五星花园区域地下空间利用项目,效益明显——新增5万平方米商业及1.3公里下穿隧道。实现了过境交通与到发交通的分离,不仅大大缓解节点交通拥堵,还将附近的地下商业设施共计约1.3万平方米连成片,显著提升了商业价值。
这种集商业、交通、停车于一体的集约化开发模式启迪了南充人,“在南充3个市区的建成区内,已开发的地下空间面积只有16万平方米,而且南充市区地质结构稳定,地表承压能力强,待开发面积广。”南充市住建局负责人说。
从实践中积累的智慧,有了更大的应用——
今年8月,南充市编制完省内第一个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南充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勾勒了地下交通干道、地下管网、人民防空设施、应急避难场所,以及停车、商业、仓储等其他地下工程建设蓝图。
规划设置近期、远期和远景三个规划。到远期规划完成时,地下建筑总面积与地面建筑总面积大体相当,届时南充市区地下空间开发面积将达到120平方公里,比如今的建成区还要多12平方公里。
优化布局
从城市到乡村构建梯次城镇体系
在土地立体开发上,南充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全市范围内的平面规划上,南充同样出色。
在南充推进城镇化的蓝图中,中心城市是地区城镇化的领头羊,小城镇是城镇体系的基础,县城则是联系中心城市和小城镇的桥梁与纽带,通过空间布局,南充实现了产业、空间布局的进一步优化。
今年,南充编制了嘉陵江流域规划,制定了9个县(市、区)的县域新村规划,确定未来以南充3个主城区为中心、6个县(市)为纽带、若干个重点镇为基点的“1+3+6+N”的城镇三级梯次发展格局。
作为川西北地区第一个特大型城市,南充的城市定位就是借力成渝经济区,构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在确定宏观目标之后,南充按照“以江为轴、北拓南延、跨江东进、拥江发展”的思路,着眼推动新型城市建设,突出宜居宜业宜商,让城市与青山绿水自然相融。
“南充城镇体系中次级城市是县城,要在全市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发挥骨干作用。”南充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南充正在探索建立有利于人口向县城集中的体制机制,积极鼓励有条件、有实力、有能力的农民到县城购房居住、就业生活。
南充推进城镇化的基础是小城镇。“小城镇的发展,为就近就地转移农业人口创造条件,是城镇化成本最低、最容易实现的路径。”南充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现有386个小城镇,居住人口236.9万人。根据《南充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南充将优先打造8个省级试点镇、4个市级重点镇和6个市级试点镇。“推进城镇化,我们坚持走产城相融的路子。”南充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充正着力以产兴城,通过空间优化空间布局,引导资源和产业向各级城镇合理集聚,提升产业对城镇发展的支撑力。
一个以南充市为核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产业兴旺的新南充已经起航。
以人为核心
走幸福宜居城镇化之路
提升城镇化质量,核心在人,南充已在路上——
在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引导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到城镇落户的道路上,南充逐步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吸纳农业人口到小城镇就业和居住,今年前10个月,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农转非”5.6万人。
未来5年,南充将推行有合法稳定住所和有合法稳定收入人员的落户政策,凡在南充市内的城镇有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收入的人员,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可以在居住地所在派出所申请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同时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凡自愿投靠亲属的农业人口,可以在其亲属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
在将农民变成市民的过程中,南充市还将重点保障转户居民农村合法权益,积极探索转户居民农村待遇保留常态机制,转户农民原享有的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等权益不变,继续享受各种惠农政策,保障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让农民两头都受益,两头都放心。
此外,南充还在积极探索宅基地处置与利用常态机制,转户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的,按实测面积给予经济补偿。“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力争在2015年之前,解决35万农民工‘半市民化\’的问题,做到‘农转非\’与城市户籍享受同样的权利和社会福利待遇。”南充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南充的农村产权制度、农村金融服务、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读数】
◎120平方公里
按照远景规划,南充市区地下空间开发面积将达到120平方公里,比如今的建成区还要多12平方公里
◎1.935万
今年,南充共提供农民工保障住房1.935万套,其中农民工公共租赁住房1850套,企业自建集体宿舍达到1.75万套
◎10%
今年,南充全市城镇基础设施投入预计超过200亿元,而今后每年投入增幅不低于10%
◎40.6%
市辖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6%
◎80%
全市80%的餐饮店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对市区222家餐饮店发放了排污许可证,对235家餐饮店进行了排污口整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立东)2013年收尾,南充喜讯连连,12月25日,南充港开港,千吨级货船可直达重庆进入长江水道;12月28日,南大梁高速试通车,南充实现“县县通高速”;而国务院在12月初印发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