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全正在采摘桑果。
文/图 本报记者 邱洁
黄栗留鸣桑椹美,紫樱桃熟麦风凉。初夏时节,在旌阳区柏隆镇桑椹种植大户谢玉全的基地里,一颗颗如珍珠、宝石般的桑椹儿挂满枝头,用独有的香味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这半个月来,每到周末,就有外地人开车来我这里采摘桑果,尤其以白色的桑果最受欢迎。”如今,桑椹俨然已成为谢玉全的“摇钱树”,他的人生也像他种植的桑椹一样五彩斑斓。
种桑十载不言弃
谢玉全的桑椹果园位于柏隆镇松柏村12组,占地50亩。目前已有30亩桑椹成熟。
谢玉全与桑椹结缘要追溯到11年前。2004年,德阳大部分农户流行养蚕,很多人也靠养蚕致富了,再加上柏隆场镇上有一家巢丝厂,谢玉全觉得养蚕是一门可以赚钱的生意,于是他拿出全部家当,承包下村里的十来亩桑树,开启了他的养蚕事业。“刚开始还是不错的,每年都有几万元的收入。08年的地震是一次转折。”谢玉全说,地震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好好经营桑树,产量大幅下降,第二年,由于市场原因,蚕茧没有卖出去,养蚕事业遇到瓶颈。“养蚕可能是不行了,必须想其他的路子。”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他前往绵阳、南充等地考察,取回了“真经”——利用桑树这一宝贵资源做多种“文章”。
谢玉全的思路很明确,就是要让养蚕这一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一是对现有的桑树进行技改,嫁接为可以产果的树苗。二是扩大种植面积,一部分种植可以结果的桑树,另一部分仍然拿来养蚕。“养了这么多年,也有深厚的感情,不舍得全部放弃。”
确定了升级路线,说干就干。2009年,谢玉全顺利把果园面积扩大到30亩。“刚开始市场还是不行,渐渐的,投入与效益持平,2012年开始,果园开始产生效益。”谢玉全说。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征)9月22日上午,市政协召开党组(扩大)学习会,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查处情况及其教训警示的通报》和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市政协主席...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