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
一个是来自简阳的女大学生,一个是初中没毕业的顺庆农村小伙。从相识相知到来到小伙子家乡创业,两人一起经历过生活的挫折、创业的艰辛,也收获了爱情的甜蜜。8月12日,记者来到顺庆区同仁乡,采访了任杨、李燕这对年轻夫妻的故事。
打工期间 两人相识
12日,在同仁乡场,记者见到任杨时,他正驾着收割机往家赶。高瘦的个子、黝黑的皮肤,见到记者,他显得很腼腆。与任杨相反,妻子李燕活泼开朗、十分健谈。回到家里,任杨开始修理买来的二手收割机,李燕收拾家里新摘下的蔬菜、瓜果,并与记者聊起了两人的恋爱史和创业故事。
任杨是顺庆同仁乡人,李燕是四川简阳人,两人同岁,出生于1986年。2002年,任杨初中还未毕业,便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安装水电、维修船只、售卖机票……任杨都干过。2006年,任杨回到南充从事家庭装修行业,跟着别人走家串户地做小工。这一年,他遇到了一个让他敬佩、爱恋的女子———李燕。
李燕出生于简阳一个普通家庭,家里有父母和一个弟弟,一家人日子过得平淡但很充实。2005年,李燕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西华师范大学。2006年,李燕的弟弟正读高三,面对高昂的学费,李燕的父母很为难。
善良的李燕辗转反侧,思考了一夜,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休学打工。说做就做,李燕很快办好了休学手续,暂别了学校,一头扎进社会。“推销油漆,我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呢,一点不比做了几年的熟手差。”李燕说,从2006年8月到2007年7月,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她挣了近3万元。正是在推销油漆期间,她结识了任杨。
日久生情 结为夫妻
谈到两人的相识,李燕笑道:“一点都不浪漫。”2006年的一天,李燕上门做客户回访,碰到了正在给主人家做装修的任杨。任杨性格腼腆,话很少,李燕性格开朗,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当初把名片给他纯粹只是为了多交个朋友,他是搞装修的,万一能帮我推荐客户呢。”李燕说,两人认识后,互相都没有产生好感。之后的日子里,李燕回校念书,任杨继续外出打工,两人只是在节假日礼貌地发短信问候,不咸不淡地联系着。
2009年,一件不大不小的意外成为两人关系转变的催化剂。这年春天,李燕的母亲因为脑膜瘤入院接受手术,巨额的手术费让一向坚强乐观的李燕没了主意,只能四处借钱。电话打到任杨那里,囊中羞涩的任杨对这个不屈不挠的女子产生了一丝怜爱,并想与她一起分担困难。随后,任杨给李燕支招:“我的钱不多,都在我妈那儿,要不你给我妈打电话吧。”就这样,任杨巧妙地让母亲和李燕认识了。
任杨来到医院,照顾李燕的母亲,跑前跑后,以实际行动获得了李燕家人的肯定。
2011年11月11日,两人选择在“光棍节”这天结束单身,结为夫妻。
回乡创业 开办农场
两人婚后回到同仁老家,开办了红豆家庭农场,发展种植、养殖业。“红豆寓意爱情,也希望农场能红红火火。”李燕说,嫁给任杨就是看重他踏实肯干。别看他书读得少,但脑袋聪明,修理机械都是自己摸索的。
两人承包了313.47亩土地,建鱼塘、果园,种植水稻、玉米、莲藕、桃树、柑橘等。2011年至今,农场规模每年都在不断扩大,尽管田间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经营,但是也离不开劳动力。特别是农忙季节,夫妻俩还会聘请10余名工人进行田间作业。在红豆家庭农场机插秧和联合收割机的带动下,同仁乡及周边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腰包鼓了,撂荒土地也少了。今年,夫妻俩种植了优质水稻50亩、果树30亩、蔬菜28亩,预计年收入可达13万元。“虽然现在的日子过得苦点,但很有盼头。”李燕幸福地说。
当记者问李燕后悔过吗?李燕摇了摇头,说,回到同仁乡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况且,学历不是问题,地域更不是距离,她就是喜欢任杨踏实、勤劳,跟他在一起,日子有奔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萍营造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干事创业氛围,让“得过且过守摊子、瞻前顾后怕担责”的干部在南充交通运输系统没有市场、没有土壤。连日来,市交通运输局通过不同形式,传达学习贯彻市委...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