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成潮生
8月19日,在嘉陵区金宝镇卫生院一间病房里,杜华勇从文件袋里取出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双手递给病床上的爷爷。“孙儿哪,现在你成了‘状元\’了,我们全家都光荣。以后你得好好学习、工作,回报国家。”爷爷轻轻摩挲着这份通知书,不禁喜极而泣。
自信坚强农家子弟品学兼优
杜华勇出生在嘉陵区金宝镇普贤寺村3组一个农民家庭。刚出生时,家人就发现这个白白胖胖的小子竟然右手五指不全,严重畸形,后被专业机构鉴定为三级肢体残疾。尽管如此,杜华勇还是得到了全家人所有的爱,健康成长。
从懂事起,杜华勇就发现了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虽然也曾为此伤心落泪,但却从未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倔强的杜华勇暗自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领先别人一步。
由于家庭贫困,杜华勇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家中基本靠爷爷奶奶操持。他从小就梦想着能早日长大工作挣钱,孝敬爷爷奶奶。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杜华勇的学习成绩一直是班上前几名。因为品学兼优,他还获得了嘉陵区“阳光工程助学金”。2008年,他以558分的成绩考入西南大学。毕业后,他又考入云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尽管右手有残疾,但杜华勇爱好广泛,喜欢多种球类运动,爱好书法、唱歌和表演。他的书法作品获得过云南财经大学书法大赛一等奖;还写过英语剧本并自编自导自演,在云南财经大学英语戏剧大赛上获得一等奖。
“从上大学开始,我就很少用父母的钱。”杜华勇告诉记者,大学期间,他抓紧空余时间勤工俭学,并两次争取到国家“励志奖”奖学金,大大减轻了父母的负担。就读研究生期间,他还通过努力,获得了2万多元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保证了学业顺利完成。
感恩社会博士生想参与家乡建设
顺利取得硕士学位之后,在亲友的鼓励下,杜华勇今年报考了西南财经大学的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我也曾想就此正式参加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但家人让我不要放弃梦想,不要半途而废。”在面临两难选择时,家人的意见出奇一致,希望杜华勇考博士研究生,这也给了他巨大的动力,让他不再犹豫。
7月,杜华勇收到西南财经大学发来的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8月19日,他和女友一道从云南昆明回到南充,全家人都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之中。村民和朋友被杜华勇的求学经历所感动,都称他为“励志哥”。
8月20日下午,在市委会议厅举行的2015年“金秋圆梦”爱心助学金发放仪式上,杜华勇获得了5000元“爱心助学金”。
面对记者,杜华勇说,从一个身有残疾的农村娃,变成如今的博士研究生,跟家乡人民的关爱密不可分。在求学路上,他一直得到嘉陵区政府和南充市残联的关心和帮助,否则根本无法走到现在。
杜华勇坦言,选择攻读西南财经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也正是为了将来回报家乡,“我希望完成学业后留在四川工作,为四川、为南充的建设奉献出全部才能和热情。”
新闻推荐
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四川省委主委王正荣在与中共南充市委书记李仲彬座谈时指出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新突破陈光浩参加座谈
"target="_blank">(记者张德利)8月25日上午,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四川省委主委王正荣率农工党四川省委调研组来到南充,就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在与中共南充市委书记李仲彬座谈时,王正荣...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