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收集法律需求9000余条、提供咨询服务4000余次、协助化解矛盾6000余件
□本报记者 庞莹/文 李向雨/图
10月19日,南充市高坪区长乐镇柏树林村一组的刘仕伦第二次来找驻村干部王天松。“老刘,你要咨询的土地流转方面的法律问题,我都已经整理好了。土地流转期限不超过30年……”王天松详细地给刘仕伦做了次小型普法宣讲。
今年8月以来,南充建立了一村(社区)一名法治指导员制度,旨在用基层力量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目前,全市配备村(社区)法治指导员5181名,配备率达100%。这些法治指导员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他们既是宣传员也是引导员
“10月19日,工作内容:收集‘法在身边——走进东南\’普法活动百姓提问;到阳光威尼斯小区调解因业主拒交物管费、物业公司要求撤场纠纷;给居民老张打电话,回复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分割的法律要求……”南充市顺庆区东南街道学院街社区法治指导员李飞的工作日志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天的工作。
“基层群众的法律需求纷繁复杂。我们希望通过一村(社区)一名法治指导员制度,补上基层法治薄弱短板,解决群众法治意识不强问题。”南充市依法治市办主任周鲲介绍,法治指导员从四类人群中选出:大学生村官、乡镇(街道)驻村干部、市县下派的帮村(社区)干部以及法律知识能力较强的村(社区)干部。
以东南街道办事处为例,辖7个社区,共有7名法治指导员。这7人中有一人为大学生村官,一人为街道下派社区干部,三人为街道办事处具有群众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两人为社区干部。
这些人是如何选出来的呢?首先,本着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法律知识熟悉的原则,乡镇(街道)进行推荐,然后依法治县(区)办召集组织、民政、司法行政三部门对推荐人员进行集中打分审查。
法治宣传教育和矛盾纠纷调解是法治指导员的主要职责。法治指导员要负责邀请律师或法律专家学者,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以案释法”、重点法律知识宣讲等送法进乡村(社区)活动;联系聘请法律顾问、找律师、申请法律援助等涉法事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依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一村(社区)一名法治指导员制度建立3个月以来,全市法治指导员共收集社会保障、物业管理、土地承包等与基层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需求9000余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4000余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2000余场次,协助化解矛盾纠纷6000余件。
指导别人,首先要提升自己
一年进行集中普法宣传不少于4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不少于100次,调解矛盾纠纷不少于20次……李飞对法治指导员工作职责倒背如流。
然而,任务怎么完成,却让他犯了难。“最主要还是自己的法治知识不足,有时候不能及时准确地解答群众问题。”李飞说,有一次,一个居民很急迫地前来咨询有关非法集资方面的问题,但因为没有这方面的法律知识储备,他无法第一时间给居民答案,只有告知社区法律顾问的联系方式,这让对方显得有些不满。
“在基层,法治指导员既是宣传员,也是引导员,他们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工作成效。”周鲲介绍,目前,当地正着力提升“一村(社区)一名法治指导员”工作质量,通过岗前培训、专题培训等方式,邀请律师和法律专家学者对法治指导员进行全员培训,并采取淘汰制,对培训测试不合格者停止其担任法治指导员工作。
顺庆区东南街道党工委书记涂开美表示,为了避免法治宣传工作走过场,东南街道通过法治指导员的宣传指导,在各社区构建起“网络+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的形式,满足更多群众对于法律宣传的需求。同时,法治指导员与社区网格员一起,主动寻找纠纷,上门化解纠纷,在解决群众实际法律需求的过程中赢得认可。
新闻推荐
剧目交易本报讯(记者吴晓铃)11月21日,首届四川艺术节·剧本创作交易会将在成都锦江区文化馆举行。记者20日从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了解到,有130多部剧本参与交易会,它们几乎囊括了四川舞台艺术创作最新...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