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岗位托底解决贫困群众就业
“我真是做梦都没想到,今年我都47岁了,区就业局派出的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给我找到一份在乡上从事保洁的工作。”嘉陵区白家乡四宝地村贫困户蒋红琼欣喜地说。2015年,自嘉陵区就业局启动“2015就业扶贫”工程以来,区就业局对口帮扶的两个贫困村在两位派出驻村帮扶的“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总共有6人被安置到了乡镇、村上从事保洁、综治、道路养护等政府出资购买的公益性岗位上工作。蒋红琼告诉笔者:“现在每个月都可以领到880元工资,就业局还给我报销社保、医保,听说公益性岗位的工资还要上涨,我现在的日子过得安稳多了,我们全家脱贫的信心十足。”
“公益性岗位,是指以政府作为出资主体或通过社会筹集资金开发的,用于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给予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的,符合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服务性岗位和协助管理岗位。很多由客观原因造成的贫困,政府给再多钱也只能解一时之急,再好的政策也无法增强其“造血”功能。对这类贫困人群,嘉陵区就业局通过安排公益性岗位,让其从事力所能及的职业,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做到自食其力,走就业脱贫的道路。”区就业局段瑶说。
免费“一对一”培训增强贫困者就业技能
“原来我只有在家种地务农的本事,自从去年通过参加嘉陵区就业局组织的服装定制工作培训后,现在我在嘉陵工业园区香港辉百新(南充)制衣有限公司上班,每个月的收入都在2500元以上。我对生活越来越有信心了。”嘉陵区白家乡四宝地村贫困户谭琼华感慨地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技能是实现就业之基。一个没有技能的农民工,务工一天只挣二三十元,掌握了一定技能,就能多挣钱。针对没有劳动技能或有一定劳动技能、但没有实现就业的贫困人口,嘉陵区就业局通过开展一系列免费技能培训,以用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促进就业为目标,依托嘉陵工业园区企业、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积极推行“企业列出培训订单、培训者选择订单、培训机构接单、政府负责买单”的“四单”式定向培训模式,扶贫先扶智,着力提高贫困人口就业本领,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对这些贫困劳动力来说,嘉陵区就业局组织的“一对一”培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实现了贫困群众通过自己劳动脱贫致富的“小康梦”。
大力扶持返乡创业鼓励摘穷帽、断穷根
嘉陵区就业局在就业扶贫工作中,不但引导安排贫困人口就业,还大力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引导返乡农民工大力实施“归雁”计划,鼓励返乡农民工在家乡创业,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梦”。
嘉陵区就业局积极为贫困群众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贷款、创业项目推荐等服务,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创业时遇到的实际困难;鼓励中小微型企业、返乡能人创业扶贫,在人口聚集度高、交通便利的乡镇创办农民工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广泛吸纳周边农村贫困劳动力;通过多渠道的培训努力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帮助其提高创业能力。目前,我区已成功扶持100多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实现了创业,带动周边贫困群众上千人实现就业,有力的加快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
嘉陵区白家乡四宝地村养猪大户曾建军是白家乡创业成功的典型。去年猪肉行情不好的时候,他面临着每卖出一头生猪要亏几十元的困境,嘉陵区就业局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首先为其申请了3000元的创业奖励资金,积极申请创业贷款,帮助其度过经济上的难关;随后组织了区劳动技能培训学校的养猪专家对其养殖业务进行了科学的指导,重新确立了养猪的科学方法。该局从事创业工作的工作人员在为其做好各种创业服务的同时,还跟踪其每月生产、销售等情况,帮助其联系销路。今年猪肉市场回暖后,他的养猪场一次性出栏生猪200多头,成功销售后获利10多万元,他告诉笔者:“前几年养猪基本都是亏起走的,全靠嘉陵区就业局的同志帮忙,没有他们,我的养猪场早就垮了,哪里会有今天盈利的好局面。下一步,我将在区就业局的帮助下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 (黄宇翔)
新闻推荐
加大开放合作力度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让更多大企业好企业知名企业到南充发展
(紧接1版)集团斥巨资打造的广州渔人码头大型商业项目,成为知名品牌汇聚的“广州会客厅”。企业营销总监黄智超表示,拟在南充投资旧城改造项目,打造宜居宜业的创新社区,搭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