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arget="_blank">
"> " target="_blank">
"> " target="_blank">
"> " target="_blank">
"> " target="_blank">
他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法官”、“CCTV2014年度法治人物”、“全国法院最美基层法官”等50多项荣誉,尽管如此,他依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背篼法官”。褒奖或许早已习以为常,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是他没有淡忘的追求,他就是广元市剑阁县人民法院开封法庭庭长郭兴利。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科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有这么一个集体,正是他们以爱为支点,用自己的行动敲开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大门,他们就是“我最信任的基层政法单位”荣誉称号获得者———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科。
在果城会堂,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检察院原未检科科长、现案管中心主任杨欣同志讲述了一束康乃馨背后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叫小严,16岁,花季时节。由于交友不慎,天真的小严初中肄业后成为一起盗窃案的帮助犯。对这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教育、感化、挽救永远胜过法律对她的裁决,纳溪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小严作出了微罪不起诉的决定。
然而家庭困难,没有一技之长,谁也无法保证她不再有下一次的违法犯罪。经过多方的努力,纳溪区人民检察院未检科为她积极争取到1.2万元的阳光助学金帮助她重返校园。回归校园前夕,小严用了3天时间,亲手折了一束康乃馨送给他们,表达了她对检察官姐姐深深的谢意和满满的祝福。
发生在纳溪区人民检察院未检科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川南纳溪,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6万余名未成年人。在这些孩子成长的背后,有这样一个集体———“纳爱”团队。“纳爱”团队像一股绳,似一张网,这群平均年龄不满28周岁的年轻干警,秉承“纳百川、爱无疆、扬法治、助成长”的信念,以爱为支点,为全区未成年人撑起了一片法律的蓝天!
遂宁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
重特大案的现场勘查和DNA、理化检验工作对公安机关快速、准确侦破案件至关重要,从事该工作的民警却往往默默无闻,遂宁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集体。果城会堂上,荣获“我最信任的基层政法单位”—— 遂宁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单位代表陈涛向观众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陈涛说他们不追求传奇,他们有的是锲而不舍、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自1998年建所以来,他们到现场勘验2.3万余件,通过指纹比对,DNA同一认定直接比中犯罪嫌疑人破案4000余起,入室盗窃案件现场勘验率100%。遂宁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得到的,是刑科所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2人荣立个人二等功,1人获得全国“百优刑警”等荣誉称号。
为了寻找盗窃案犯罪嫌疑人留下的线索,他们9个小时没有吃饭更是没有休息,最终一举摧毁了长期流窜于遂宁、南充、成都等地作案的盗窃团伙;为了不让杀人凶手逍遥法外,12年过去了依然没有放弃,连续3个多月夜以继日地工作,调查走访10万余人次,采集血样4000余份,最终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
陈涛在报告中说道,如果把打击犯罪比作一场战斗,那么他们刑事技术民警就是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这场无声的战斗中,他们将默默奉献,头顶庄严的国徽,手握正义的利剑,在保一方平安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无怨无悔!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
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荣获“我最信任的基层政法单位”光荣称号。作为全省唯一收治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专门场所。这个主要由“娘子军”组成的团队,在艰苦、高危的环境中,在技防、物防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24小时坚守岗位,硬是用血肉之躯和坚强的意志筑起了安全防范的“铜墙铁壁”,并打造了颇有成效的红花楹母性回归教育模式,帮助陷入毒雾中的迷途女性重返归途。
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代表尹欢在报告中说,近年来,该所以“红花楹”教育模式为基础,积极开展医疗戒治、体能康复、技能培训,社会适应性训练;以亲情帮教、社会帮扶为辅助,先后使730余名“三无”人员再获温暖、680余个家庭重拾幸福。该所先后收到锦旗11面,感谢信1000余封,荣记集体一等功两次,二等功4次,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全省防范控制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四川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收治戒毒人员面向全省,区域跨度大,更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残、未成年、精神障碍等各类特殊人员,对民警而言都是一种挑战。在谈“艾”色变的当今社会,该所艾滋病专管大队的民警们不抛弃,不放弃,以“平等、尊重、关爱”为宗旨,先后与300余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同成长。
自贡市公安局自流井分局东兴寺派出所民警何俊
今年59岁的何俊是自贡市公安局自流井分局东兴寺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他也是全省公安系统个人二等功获得者。
2013年初,省公安厅部署开展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一标三实”基础信息大采集工作。面对需要逐家逐户上门收集调查的高强度工作,何俊说他有过畏难情绪和应付思想,原来,何俊左眼几乎失明,家里上有80岁的老母亲,下有左手有残疾的儿子。
何俊说他不想自己在快要退休时倚老卖老当“逃兵”,落个“晚节不保”,那他的警察生涯一定会留下遗憾。于是,何俊横下一条心,开始了他的“一标三实”之路。
何俊所在社区都是陈旧楼房,没有电梯,何俊只得逐楼逐层地爬、每房每户地敲,自贡的夏天非常炎热,一整天下来,常常累得腰酸背痛,腿脚发抖,汗水都把警服打湿几遍。遇到新入住、不配合的住户,何俊发挥自己人熟、地熟、朋友多的优势,找来他熟悉的邻居一起去敲门。
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2013年底,他顺利完成了鸿鹤坝社区1.1万条信息采录;2014年底,他又完成了新社区1万余条信息采录任务。采集到的信息无论是数量、质量还是服务实战的效果,都进入了全省先进行列,被省公安厅荣记二等功1次。
四川省金堂监狱监区长朱阳
监狱本就充满危险,艾滋病犯监区的危险程度可想而知,但全国先进工作者、四川省金堂监狱二监区监区长朱阳同志却把这里当成家,默默无闻在此坚守耕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改造佳绩。在果城会堂的报告会上,朱阳的同事战友、金堂监狱二监区民警国庆讲述了他眼中的朱阳。
2013年的一天,2名罪犯发生抓扯进而引起了一次群殴事件,局面很快控制了。但是,如何处理意见有分歧。最终,朱阳依法报请监狱批准对15名参与群殴的罪犯给予禁闭处罚,给予 2名罪犯记过处分。一次性处理了17名罪犯。朱阳说监狱不是艾滋病犯的避难所,疗养院。艾滋病犯首先是罪犯,其次才是病人,每一个艾滋病犯都必须接受惩罚和改造。
去年的一天,罪犯胡某在篮球架下猛烈喘气、咳血并突然晕倒。朱阳跑过去把他背到背上,直奔急诊室。胡某病情稳定下来了,而医生责怪朱阳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连口罩和手套都没带,衣领和背上都留下了血迹,朱阳却说:“情况紧急,来不及了”。
这件事在艾滋病犯中却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他们在下面讨论“要是在家里,自己的亲人都不会这样背,警官们却背了起来”。这次行动上的“零距离”换来的是警察与艾滋病犯心灵上的“零距离”。
尽管工作上随时有危险,朱阳说看到艾滋病犯接受了“让艾滋病感染到我为止”的社会责任,平安地走上了回家的路,他感到很欣慰。为了让社区、社会多一份安稳,他们付出再多也值!图文由本报记者 罗琴 张力 整理拍摄
新闻推荐
除买菜和办事,姚小慧几乎所有时间都在家中度过———孝顺媳妇 照顾瘫痪公公13年突患急病 媳妇挑起家庭重担
●本报记者杜杰家住高坪区白塔街道白塔社区的姚小慧,13年如一日地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是街坊邻居口中出了名的孝顺媳妇,她也因此获得“南充市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10月26日10时许,记者来到姚...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