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陈薇)9月25日,顺庆区中城街道办体育场社区八旬老人李朝江听说社区要办文化长廊,特地将自己30余年来制作的50余本剪报集送到社区居委会,供工作人员挑选。据李朝江介绍,他从1980年起开始制作剪报集,如今已制作了50余本。这些剪报集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南充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
当天,记者在体育场社区居委会看到,李朝江送来的剪报集按照艺术类、民俗类、城市类、政治类分类整理成册。一本名为《老南充南充人新南充》的剪报集详细地摘录了30年来南充的城市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一份份装订成册的发黄报纸,见证了南充的历史变迁。
谈起制作剪报集的经历,李朝江告诉记者,1949年,由于家境贫寒,他高小毕业后没有再继续学业,15岁的他跟着父亲在一家大型照相馆学习照相。白天,他努力钻研业务,晚上就到免费夜校上学。由于照相馆里的工友文化程度都很低,李朝江便组织成立了一个读报小组,一有时间,他就给工友们读报。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李朝江有了读报、收集报纸的习惯。1980年,李朝江被调到当时的南充市侨务办工作。刚开始,他对侨务办的工作比较生疏,为充实自己,也出于工作需要,他坚持每天读报,看到喜欢的文章就剪下来贴到本子上。渐渐地,兴趣便成为习惯。“通过报纸,我看到了南充的变化。这一晃,就30多年过去了。”李朝江说。
李朝江介绍,他制作的剪报集装满了一个柜子,每本剪报集都装订整齐,封面上写着醒目的标题,分为南充名人、政治新闻、民生新闻等类别。这些剪报内容与南充的发展紧密相关:苍溪划归广元、成南高速公路开工、高坪机场投入使用、市政府搬迁……仔细阅读这些剪报,南充30余年来的发展一览无遗。
50余本剪报集成了一个小型“资料库”,不时有人慕名前来查阅资料。而李朝江最开心的事就是让这些剪报发挥作用,帮助到有需要的人。李朝江说,他的心愿是可以把剪报集送给有关单位或展览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南充的历史和变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奎)昨日记者从市商务和粮食局获悉,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全市餐饮和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2.6亿元。其中,餐饮和黄金饰品消费明显增长,同比增长15%。国庆长假期间,全市各地充分挖掘“节日经...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