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南充市嘉陵区与建行南充分行签订了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合作协议,并首批向金凤唐家白酒厂、红点家具等4家小微企业发放 “助保贷”贷款1000多万元。
根据合作协议,嘉陵区政府建立缴纳助保金后办理 “助保贷”业务的优质小微企业群,并优先满足这些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嘉陵区政府首次缴存1000万元的风险补偿金,当“助保贷”业务量达到政府风险补偿金的10倍时,需按预计新办理“助保贷”业务量的10%追加风险补偿金;对单一企业发放“助保贷”金额,原则上不超过500万元,单笔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
“‘助保贷\’的金融创新,将为我们这些小微企业有效破解融资难、担保难的困扰。”获得首笔400万元“助保贷”贷款的金凤唐家酒厂总经理唐涛说,“相比于其他银行贷款,‘助保贷\’的利率下降了30%,而且只要贷款金额50%的抵押物。”
据南充市嘉陵区经信商务科技局副局长彭庆东介绍,为了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嘉陵区大力培育小微企业,扶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从一棵小草长成参天大树。今年,该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达到了79户,其中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户,金凤唐家酒厂名列其中。
今年以来,嘉陵区紧紧扭住实体经济这个“牛鼻子”,做大区域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质量,凝心聚力坚持科学发展、错位发展、集约发展,掀起了一股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一场实体经济的“逆境突围战”正在生动上演。
发挥优势全力发展实体经济
今年“两会”期间,南充市委书记李仲彬在看望嘉陵区人大代表时寄语嘉陵:要成为实体经济主战场,当好实体经济排头兵!嘉陵区委书记尹光明在区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语重心长地说,实体经济是经济工作的核心,大抓实体经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嘉陵一定要按照市委的要求,把全部心思凝聚到大抓实体经济上来。
这让实体经济型企业嗅到了春的气息。作业机声隆隆、卡车穿梭往来,工人们汗流浃背……12月10日,走进嘉陵工业集中区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项目研发大楼施工现场,我们感受到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热度。
“工地每天有数十台施工车辆、上百名施工人员,厂区500个钻探点位的地质详勘已全部完成。”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项目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正在进行研发大楼和车辆发运中心建设,其中研发大楼正在进行第六层露面浇筑,车辆发运中心已完成地基进入地表作业;冲压车间、总装车间、车架联合车间等第一批厂房已完成设计方案,预计明年1月20日左右就能开工建设。
据了解,吉利南充项目除了硬件设施、配套设施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外,于2015年5月6日注册成立的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已开始了首款产品的样车试制及新能源动力总成的研发。
“吉利集团总部已与英国、奥地利等国家的合作伙伴进行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开发和实验。”该负责人说,南充与吉利集团总部的研究院一同研发新产品,研究的成果将会转移到南充来,新产品也会在南充应用、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是四川省首个企业独立创建的新能源商用车研究机构,将大大增强四川省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将是一个开放的研发系统,不仅关注当下新能源商用车的研发,还将面向未来研究汽车趋势。
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南充项目是嘉陵区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70亿元,建设周期24个月,将建成年产10万台新能源商用车、5万台燃气发动机生产基地。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南充基地将辐射整个东南亚,产品销往全球,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16亿元,税收15亿元。
做大做强工业实体经济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性任务。嘉陵工业集中区内有燕京啤酒、依格尔、通产华晶玻璃等大企业,发展实体经济有坚实的基础,有广阔的平台,有良好的势头。嘉陵区在认清现状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当前自身产业层次还不够高,新招引、新开工的重大项目还不多,增长后劲还不够足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区委随即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嘉陵区实体经济发展规划,经区委常委会充分讨论,制定了《关于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决定》,对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目标、产业支撑、平台建设、发展保障作了全面安排。
全力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必须高度聚焦项目建设。重点项目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所在,更是撬动经济升级的强力杠杆。为此,嘉陵区委成立了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改善投融资环境领导小组,制定了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单项奖励考核认定标准及奖励办法,对盘活、扩大实体经济生产经营规模,新引进有一定规模的实体经济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在企业科技创新、品牌创建、出口创汇、税收贡献等方面设立专门奖项,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周到服务打造优良园区环境
集中区是项目建设的平台,做好集约集群集聚发展才能让园区高端高质高效。自项目落地之日起,嘉陵区就按照“引进龙头、补齐链条、完善配套”的思路,突出重点、主动作为,招大引强,企业逐渐向工业集中区聚集。
入园项目审批环节众多,常常让企业来回奔波,苦不堪言。为此,嘉陵区成立了全程代办服务中心,为入区项目提供工商注册到项目报建等全方位、全过程行政审批代办服务。格润40兆瓦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四川南充红木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就在受益项目之列。在1个月时间内,代办专员实行特事特办原则,全程陪同企业,到市、区有关部门跑批文、办手续,确保了企业早进场、早开工。
在摸清格润40兆瓦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投产后需要向企业供应天然气这一情况后,嘉陵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便组织玉树科技、通产玻璃等园区企业开了一次碰头会,企业之间就相互的业务进行深入对接。碰头会后,格润40兆瓦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分别与燕京啤酒、通产玻璃、汇源果汁等企业签订了天然气供应意向性协议。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正是这些“保姆式”服务,使环境得到优化,推动项目快步前进。据了解,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项目自7月9日开工以来,嘉陵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办公,相关部门有求必应,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工地上天天都在上演“嘉陵速度”。
12月10日,来到嘉陵工业集中区重点打造的中小企业孵化园,只见已建成的4座标准化厂房一字排开。在一楼一间办公室里,笔者见到了该项目技术负责人杨腾平,他的脸上还沾着尘土。“施工队制订措施狠抓进度:实行施工倒计时制,在办公楼门口竖起倒计时牌;施工人员分班分批次交叉作业,根据天气情况灵活安排室内或室外作业……”杨腾平翻开手中的工作日志向笔者介绍道,小微企业孵化工程于去年11月份开工修建,计划投资1.2亿元人民币,建造面积为5.5万平方米,其中标准厂房4.2万平方米,公租房1.3万平方米。
“目前标准厂房主体已竣工,正在进行装修装饰工程;公租房基础工程已完成,已可全面投入使用,将有效缓解小微企业生产难题。”嘉陵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典军介绍,年底前,4座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将竣工并移交。目前,集中区内的企业一半以上为小微企业,这些企业中,又以服装纺织企业为主。根据这样的实际情况,嘉陵区决定以现有的新天歌服装、美亚丝绸等几家服装企业为基础,在其周围的甲子沟一带拓展出1600亩土地,建设小微企业孵化中心。
如今,车行至沪蓉高速公路嘉陵出口可以看见,天井沟道路已经全面完工,附近正在进行绿化打造。“为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物流业瓶颈,概算总投资约100亿元,在新高速路出口规划5600亩,其中净用地约3500亩,建设嘉陵现代物流中心。”嘉陵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建成后,可进一步加强嘉陵与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的物流联络,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转型升级做大实体经济“压舱石”
12月12日,一个极为平常的星期六,上午11时左右,在位于嘉陵工业集中区的四川依格尔纺织有限公司,陆续有旅游大巴驶进公司停车场,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来自重庆、成都的游客鱼贯进入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一边听解说人员讲解,一边在标有我国陆上丝绸之路、西南(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地图前驻足留影,还不时对准展馆内的一些老物件拍照,兴致勃勃地了解南充丝绸历史及文化。
市场倒逼企业创新发展。面对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企业生产成本上升20%左右的严峻现实,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开发出丝与棉、涤、木浆纤维等混纺30多个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投入4000万元从西班牙、日本分别引进两台世界先进的大宽幅印花设备,提高效益20%以上;向工业旅游延伸,建起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量身定做丝绸方巾、人物画、风情画、手绘等20多种旅游产品。“工业旅游不仅是一种新的旅游业态,还是一种特殊的宣传途径,对于提升效益发挥着积极作用。”四川依格尔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汪明树介绍,今年3月18日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开馆以来,已接待游人9万多人次,借助旅游销售丝绸旅游产品1600多万元。
相隔不远的四川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包装车间,不锈钢流水线光洁锃亮、纤尘不染,数以千计的啤酒瓶在传输带的牵送下,包装入箱,灌装、杀菌、封盖、包装等工序均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操作。“自‘金刚手\’投入使用后,公司实现了理瓶、装箱等啤酒生产工序的全程自动化。现在车间60个人的工作效率是10年前200多人的4倍以上。”该公司办公室主任饶伟强说,目前,四川燕京啤酒有限公司是省内唯一一家纯生啤酒生产企业,现已拥有4条纯生啤酒灌装线,年生产能力达35万吨,连续3年税收超亿元,销售网络已覆盖到陕西、西藏等地区。
在四川通产华晶玻璃有限公司二楼行列机车间,各种生产机器轰鸣,身穿工作服的工人进出忙碌,排列整齐的啤酒瓶从高温玻璃窑炉里鱼贯而出,整个厂区生气勃勃。据了解,该公司2号生产设备于去年4月升级后投入使用,不但年产各类玻璃瓶5亿只,每年还可减少南充市玻璃垃圾填埋量约10.2万立方米,实现年销售额3.5亿元,年缴纳税款1500万元。
项目向集中区集中、产业向集中区集群、要素向集中区集聚、服务在集中区集成、特色在集中区展现。嘉陵工业集中区内的企业不是简单地“堆积木”,而是通过细化汽车汽配产业园、物流中心、小微企业孵化中心,将各类企业分门别类,有效避免了产业空心化。“嘉陵区有17家汽车汽配企业。”嘉陵区招商局负责人介绍,初步估计吉利建成投产后,40%左右的汽配和零部件由本地企业提供。以元顺机械为例,目前该企业年产热交换器1万套,与吉利汽车配套后,产量将达6万套,产品质量也将大幅跃升。目前,元顺机械已开始进行扩能和技改。山东潍柴、重庆元创、中铝等企业也紧跟吉利,表达了入驻嘉陵区的愿望。嘉陵区迅速派出小分队,到相关企业“敲门招商”。据初步估算,到2018年底,全区将新增汽车汽配规模以上企业16家,达33家,新增产值200亿元。“我们将围绕产城互动、城乡共融发展主题,提升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通过3至5年努力,使嘉陵区实体经济规模有重大突破,在3年内实现工业销售收入翻一番,突破600亿元,在5年内突破千亿关口,对南充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5%。”尹光明表示,该区将以汽车汽配、食品饮料、丝纺服装和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打造实体经济的“压舱石”。
嘉陵区紧紧扭住实体经济的“牛鼻子”,不打胜仗,绝不收兵!
□樊俊 张容萍/文樊俊/图
新闻推荐
1月28日,成都市民刘可从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营业部走出来,手里拿着小纸包着的刚刚兑换到的5枚猴年贺岁纪念币。“3月,属猴的儿子就要出生了,准备把纪念币收藏起来为宝宝讨个彩头、留个纪念。”近...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