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张德利 贾春
一件件沉甸甸的议案、提案,不仅代表代表760万南充儿女的心声,也寄托着嘉陵江川渝陕甘沿江百姓的期许和盼望:把嘉陵江流域综合保护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纳入长江经济带统筹规划,建设嘉陵江生态经济走廊,带动沿江百姓脱贫致富。
人文厚重生态秀美沿江开发极具价值
1月26日,黎萍等代表向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南充代表团议案建议组提交了《关于尽快出台四川省嘉陵江流域保护开发条例的议案》和《推进嘉陵江流域综合保护开发的建议》。
黎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千余公里嘉陵江流经南充境内300公里,她把最美好的身段留在了南充,涉及南充7个县(市、区),沿岸地貌美、植被好,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极富旅游开发价值。她建议通过人大立法,出台《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综合保护开发条例》。这个建议源于她在调查时发现,一些地方破坏河道乱采砂石、破坏沿岸生态植被和漫滩湿地,有些场镇污水直排等现象比较突出。
吴永阳等代表建议,川渝陕甘应建立嘉陵江流域综合开发协同联动机制,统筹规划整个流域水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和古城、古镇保护,努力挤进国家“十三五”规划“笼子”,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纳入长江经济带统筹规划,避免整个流域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南充要在嘉陵江综合保护开发上先行先试,在资源开发利用上,加大嘉陵江流域支流污染源治理力度,同时搞好水土保持,加大沿江绿化力度。
如何高起点编制嘉陵江综合保护开发规划?朱华代表建议,请国际知名专家高起点编制沿江旅游、生态、文化和产业布局规划,深度挖掘提炼嘉陵江文化、纤夫文化、民俗文化,保护好沿江古城(镇、村)及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开发,竭力保护好“一江清水”和古建筑群。一些代表认为要充分整合林业、扶贫项目资金,加大嘉陵江沿岸绿化力度,栽植彩叶树和特色花卉,丰富沿江两岸山林草地颜色层次,展现植被多样性,提高旅游观赏性。
嘉陵江水质保护较好、两岸山势地貌独特。沿江的纤夫文化、古城、古镇、古村落等众多古文化遗迹保存完好,极具开发价值。冉中华代表建议,应当分类整合文化资源,拓展精品景区功能,把已有的名胜古迹完善升级。在高起点规划建设的同时,再拓展开发一些人文积淀厚重、风光美丽观赏感强的景区,促进形成核心景观带。
邵大庆代表认为开发嘉陵江旅游,要注重开发集观光休闲、劳动体验于一体的农业观光旅游;注重开发游船观光、划船、游泳、潜水、跳水、钓鱼等水上游乐项目;注重打造特色化、个性化的旅游景观古镇。“可以在沿江一些旅游景区规划建设国际马拉松道、自行车绿道、观光休闲栈道等,打造好沿江城市夜景,发展城市观光度假旅游。”邵大庆说。
厚植发展新优势打造生态经济走廊
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提出嘉陵江综合保护开发战略决策,明确市县“一盘棋”的开发保护思路,统筹规划,联动进行,并将嘉陵江综合保护开发列为今年将要启动的重点工作。与此同时,嘉陵江综合保护开发挤进了四川省“十三五”规划“笼子”。对此,省政协委员陈建业向大会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从全省战略层面统筹嘉陵江的保护与开发;以生态承载力为底线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开发格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构建嘉陵江生态安全格局;用法律手段落实嘉陵江流域保护与开发责任。
“嘉陵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紧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雍宏伟)1月28日,记者从南充汽车客运站获悉,春运以来,车站每天发送班车270多辆,输送旅客7000多人次,同时为返乡旅客提供报平安免费电话。“李总,我们平安到家了,感谢你们的关心,为我们农民工...
南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充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