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充晚报记者 王治钦
实习生 李婷
今(28)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小年”, 在这一天大家祭灶、扫尘、吃麻糖,以祈求来年家中日子更红火。昨(27)日,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少市民已趁着周末买糖果,装油灯,挂灯笼,迎接小年的到来。
小年 祭灶吃麻糖
“二十三, 糖瓜粘, 灶君老爷要上天。” 家住顺庆区滨江中路的市民易婆婆,说起“小年”,最先想起的就是小时候吃麻糖粘牙的画面。在她的记忆里,小年这一天要祭灶,总是要吃点糖果的,小孩子嘴馋,听到敲麻糖(麦芽糖)那叮叮当当的声音, 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易婆婆说, 过去长辈们告诉她这天买糖吃是为了给灶神“封口”,现在每逢过小年,她还是会提前备些麻糖和牛皮糖, 给家里的小孩子吃些,自己也“甜蜜”一下。
祭灶是传统小年的重要习俗。“过去祭灶很多人家要点香蜡、烧纸钱,现在提倡环保,基本都不搞了。”家住顺庆区延安路的张大爷说,小年要点“长明灯”送灶———就是把家中的灶台擦得干干净净后,将灯草放在油灯里,点燃后放在灶台上,摆上花生、糖果等供品,焚香、祈福,希望辛苦一年的“灶王爷”能在新的一年中继续给他们全家带来吉祥。不过,现在家里祭灶的流程简化了,大家都说,祭灶主要是对未来美好生活愿望的一种心意表达,不管以什么方式,只要诚心诚意,都是一样的。
记者昨日走访看到, 很多超市都开辟了新年糖果专区, 糖果和巧克力等进入销售旺季, 市民的购物车里大多都有糖果、 坚果等各种年货零食。 记者了解到, 虽然有的市民对祭灶的习俗不太熟悉,但是过小年吃糖果的印象始终都在。
扫尘 家家忙不停
南充人的小年,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扫尘”了。据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民俗专家潘家德介绍,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 拔除不祥。这个习俗几乎家家户户都还保留着。很多市民这天会早早起来, 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此外,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小年的头天大人、小孩还要洗浴、理发。
距离过年只有一周了, 收拾过年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平时没顾上的犄角旮旯,到了小年都是不会放过的。这几天也是保洁阿姨最忙的时候。长期做家庭保洁的黄春梅平时都单独行动,这两天忙不过来,早上7时就开始工作了,还把表姐也叫来帮忙,一天要跑六七家,一直要忙到天黑。
相关链接
南充过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还是二十四?
农历小年,在不同地区,小年具体日期并不相同, 北方大部分地区为农历腊月二十三, 南方不少地方则是腊月二十四。那么,南充市民过小年究竟在哪一天呢?据潘家德介绍,小年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对火的崇拜, 在殷商时期的“五祀”和西周的“七祀”中,“祀灶”都是重要内容。魏晋之后,作为“祀灶”对象的灶神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小年作为节日基本成型。 传说灶神爷在腊月二十四这天晚上, 要到天宫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之事。因此,家家户户都要为灶神送行,称为“送灶”。
清朝之前, 小年祭灶都在腊月二十四, 如在成书于宋末元初的《梦粱录》中,就有“(腊月)二十四日,不以穷富,皆备蔬食饧豆祀灶”的记载。清朝建立之后, 皇家通常选择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清史稿》就有“惟十二月二十三日,宫中祀灶以为常”的记载。到了清中期嘉庆、道光年间,由于距离政治中心较近, 北方民间小年祭灶时间受官方影响逐渐变为腊月二十三日,南方大部分地区则沿用旧历。
我们南充主要是在腊月二十三庆小年,也有个别地方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这是由于过去南充人主要是从五湖四海迁徙而来,所以具体谁家二十三过小年,谁家二十四过小年是按照自己家族的习惯传下来的。有时候同一个县城过小年的时间都不一样。
新闻推荐
■芥子黄伟风在大地狂舞那是乡情鼓足干劲的风情装满炽热的爱在四季绽放走过乡间花开成诗是乡情之间...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