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芳 本报记者 杨晓江
近年来,顺庆区凤山乡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采取“党支部+”模式,统筹推进脱贫产业、民生项目、基层治理与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描绘出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的乡村画卷。
党支部+产业 村民口袋鼓起来
一条条水泥路宛如一条条玉带,越过沟壑向远处延伸;一朵朵五颜六色的玫瑰花在微风吹拂下摇曳生姿,散发出阵阵清香……5月28日,记者走进顺庆区凤山乡伍家沟村,站在山坡上俯瞰,一幅大美乡村画卷尽收眼底。
“有的玫瑰花还是花骨朵儿,完全开放还需要几天。”“办好玫瑰花节,一定能吸引不少游客。”在顺庆区凤山乡伍家沟村孟氏玫瑰产业园,党员伍定荣向群众详细了解玫瑰花长势情况,商讨筹备今年的玫瑰花节。
“脱贫产业关系全村群众利益,我作为一名党员,要起好带头作用,主动为产业发展献策出力。”伍定荣说,深入产业园,了解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协调村干部和群众解决问题,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玫瑰花即将迎来繁盛时期,党员干部主动参与,为办好玫瑰花节出谋划策,我十分感谢他们。”孟氏玫瑰产业园业主孟钰霖告诉记者,自玫瑰产业园落户伍家沟村以来,伍家沟村党支部成员积极帮助协调土地流转、产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电气等要素保障。在玫瑰产业发展过程中,党员干部主动学习玫瑰花种植技术,并通过农民夜校向在产业园务工的村民传授玫瑰花种植技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凤山乡党委书记蹇森国说,为带领全乡群众脱贫奔康,凤山乡按照“党建+脱贫攻坚”模式,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党员“领头雁”作用,按照“党支部引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思路,以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为载体,在凤山乡各村大力培育李子、柑橘、玫瑰花等脱贫奔康长效产业,确保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党支部+治理 生态环境靓起来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从砂石厂治理到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的处理,凤山乡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村容村貌不断改善,让村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村庄在变美、环境在变好。
“以前,离家不远处就是砂石厂,运输砂石的车辆每天来来回回,从我家门前经过,一天下来,屋里屋外都是一层厚厚的灰,脏兮兮的。”回忆起以前的生活环境,凤山乡小坝子村村民杨六文感慨道。
近年来,杨六文家周边的砂石厂陆续被关停、取缔、复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门前柑橘树的变化。以前,树叶都覆盖着厚厚的灰尘,现在叶子绿油油的,看起来赏心悦目。这些变化都要感谢村党支部和村干部。”杨六文说。
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凤山乡首先从对当地环境污染最大的砂石厂着手,组织党员干部走访群众,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并约谈砂石厂相关责任人,反映群众诉求。通过上下联动、多方协调,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目前,凤山乡已依法取缔8个砂石厂,复垦土地500亩。
记者采访时还注意到,杨六文家不仅干净整洁,而且柴草也堆放得整整齐齐。“以前,部分村民家中鸡、鸭、牛、羊的粪便遍布门前屋后,臭烘烘的,既影响环境,又不利于健康。”蹇森国说,通过组织村党支部成员入户走访做宣传、开展感恩教育、发放倡议书、设置宣传展板等形式,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自觉维护乡村美好环境。
凤山乡各村还实行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修建垃圾中转站1个,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各村生活污水采用多户统一处理、联户集中处理、单户就地处理的方式,修建集中式污水处理站1座。
新闻推荐
■南充晚报记者韩顺顺李雪南充晚报2019“高考爱心专车”活动由南充晚报社主办,南充市金彩虹公益协会、南充明云铃丰车...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