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嘉陵江,滋养了秦汉丝锦名邦,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塑造了“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的蚕桑沃土,世代相传实业报国的嘉陵江畔人,成就了南充“千年绸都”的美誉。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南充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产业配套最齐全的丝绸工业产区、四川省规划的“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而中国西部的蚕丝被产销基地正是集中在素有“蚕丝被之乡”称号的南充市嘉陵区,其中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区蚕丝被产销规模最大的专业企业,“银海蚕丝被” 商标分别享有中国丝绸协会授予的高档丝绸标志和四川省名牌产品等荣誉,先后揽获9项国家专利。
集综合专业一体 蚕丝被产销全省第一
在南充丝绸发展历史上,唐宋尤为鼎盛。杜甫的“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白居易的《新乐府》之《缭绫》中的“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等名句,均反映了当时南充蚕桑的盛况:曾有绸、绫、绵、绢、丝等10余种产品被定为朝廷常贡,人称“胜苏杭品质之优,享天宝物华之誉”。
循着历史的足迹一路走来, 南充成为全国四大蚕桑生产基地和十五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之一,也是省农业厅规划的全省蚕桑四大优势产区之一。近年来,以桑蚕丝为原料的床上用品备受青睐, 而南充市银海丝绸是西南地区蚕丝被产销规模最大的专业企业。
9月6日,笔者来到位于嘉陵区城南服装工业园的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 虽然忙碌,但员工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表情。丝绵经过工人“开”“抖”“拉”工序被制成丝绵片,然后工人再采取“瓦”“砖”“井”等铺叠方法,将丝绵片铺叠、折合包边、 套装高级面料后进行绗缝,最终制成一条优质的蚕丝被。 实验室里, 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对即将上线的原材料, 以及即将出厂的产品进行仔细检测, 以确保不合格的原材料不上生产线,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据了解,银海丝绸占地30亩,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现拥有各类先进绢纺设备60余台套, 建有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丝绸蚕桑专家36人,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四川省规模最大的蚕丝被生产企业。
打造完整产业链 “十大创新企业”之一
说到丝绸纺织业的发展, 就不得不提到蚕桑业。 为保证丝绸原料的供给,几年前,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就作出了积极探索。2016年、2017年,面对原料供应难题, 公司管理层立即四处考察,建立蚕桑基地,既可稳定原料供应、又可帮农户增收致富。“2017年2月,借助脱贫攻坚的东风,我们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在嘉陵区新庙乡流转土地2500多亩, 建立优质蚕桑园;流转2000亩的果桑园,建立桑叶(养蚕)综合利用示范园,既解决了原料供应难题, 又带动当地老百姓发展产业。”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彭伟告诉记者: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与农户签订合同,对农户免费开展培训、提供技术指导,以政府指导价现金收购蚕农手中的蚕茧,实现了工农互动。如今,蚕农一年四季都有钱可赚。目前有800余户农户参与公司蚕桑产业基地建设, 年户均增收逾万元。“目前,我公司已形成栽桑、养蚕、煮茧、缫丝、织造等全产业链。”南充银海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国强说。
从蚕茧到丝绸, 银海丝绸已经打造出了一条贯穿农、工、商的产业链。
技术创新是银海丝绸走在全行业前沿的法宝。银海丝绸是省市经信部门评定的“蚕丝技术认定中心”,获得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入列四川省重点科技研发项目,成为四川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蚕丝被研发基地和国家“蚕丝棉”行业标准起草制定参与单位之一,并于2015年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如何能够高效节能脱胶? 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与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联合研发“蚕丝绵高效节能脱胶精炼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由省丝绸科学研究院提供技术,最终在银海丝绸应用,实现了脱胶技术的革新, 成为省丝绸科学研究院蚕丝被的研发基地。
不仅合作研发, 银海丝绸还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 拥有专业技术员12人,先后获得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 其中缫丝后脚渣的分离、 精炼方法和黄班茧一次精炼新工艺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技术研发中心每年春、秋两季推出新产品,每次大约提供3-5款产品上市。新品的研发立足自主开发,引进韩国、意大利、法国等世界顶尖创意和花型,推陈出新。
据了解, 银海丝绸已与深圳富安娜家居用品有限公司、 浙江金鹰集团公司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通过合作,技术获得了提升,成本下降,减少了合作伙伴的采购成本,实现了双赢。2017年该公司技术中心获得“南充市认定技术中心”称号,在首届“南充嘉英荟双创大赛”上还被评为南充市“十大创新企业”之一。
借助“互联网+” 产品远销到美国日本
银海蚕丝被的销售终端三路齐发,星罗棋布,主动出击“互联网+”,进驻天猫、京东等网络电商平台,大力拓展家庭消费渠道,先后搭入北京、天津、南京、大连、西安、成都、南昌、昆明等城市的10余家电视购物频道,覆盖亚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受众,线下已经在南充、广安、成都、上海等地进驻了约10家直营、联营或加盟店,同时布局商超、团购、旅行社等营销渠道,通过参加广交会、中针会、西博会等大型展会,宣传了品牌,结识了客户,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
2018年公司产品出口至美国,实现外贸零的突破。据了解,2018年,嘉陵区蚕丝被产量超过70万床,居中西部地区之首,而银海丝绸生产的蚕丝被占据嘉陵区产量的半壁江山,产值突破1亿元。今年1至7月,仅电视购物渠道该企业就实现销售收入500余万元。
银海丝绸修建了占地面积850平方米的国内第一个以蚕丝被为主题的“中国蚕丝被之乡文化馆”,通过央视、南充电视台, 逐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8年, 该公司亮相2018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银海丝绸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完美产品解决方案,打造中国领先的‘蚕丝被专家’。”何国强说,2018年公司产值突破7000万,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
银海蚕丝被的成功, 是嘉陵区丝纺龙头企业不断崛起的一个注脚,银海丝绸的技术研发和新品问世, 是嘉陵区不断延伸蚕桑产业链, 努力建设“中国蚕丝被之乡”的一帧剪影。
企业名片
银海丝绸:蚕丝被研发基地
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位于中国蚕丝被之乡———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的城南服装工业园,是集蚕桑养殖、蚕丝被制作、绢纺加工、丝绸贸易于一体的专业化综合性丝绸企业, 是四川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蚕丝被/绢纺研发基地,中国蚕丝被研发基地,《蚕丝绵》国家标准、《蚕丝被》行业标准起草制定/修订单位之一,中国丝绸协会会员单位,先后获得了“四川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奖”“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示范项目”“四川省名牌产品”“中国家纺丝绸消费认可奖”“中国高档丝绸使用标志”“四川省十佳茧丝绸企业”“2018全国茧丝绸行业年度创新企业”等荣誉称号。
公司现有员工128人,拥有各类先进绢纺设备60余台套, 拥有年产30万床蚕丝被的加工能力, 是四川省规模最大的蚕丝被生产企业。 公司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拥有专利9项,建有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丝绸蚕桑专家36人。 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公司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完美产品和解决方案。在未来几年,公司将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加大新品的投入,继续培育并做大电商平台和电视购物,建成并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作用, 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蚕丝被行业技术进步和健康发展。 把蚕丝被文化馆和蚕桑基地结合,推动丝绸文化旅游发展,将银海丝绸打造成国内知名丝绸品牌。 邓坦妮 文/图
新闻推荐
鸟儿是最棒的歌手,它们会在大自然里歌唱。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舞台,大自然为这些歌手配备了最好的舞台。春天为...
南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充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