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一清(南充)
马常高先生的长篇小说《生存的岁月》即将付梓,友人推荐给我先睹为快,适逢眼疾,断断续续,直到近日才将它读完。此前我和常高先生素昧平生,只从友人处得知, 他是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的营级干部, 在某市属大型企业从办公室主任干起,继而任职副厂长、厂长,直到企业改制。 那家大型企业我是知道的, 上世纪出生的人也大多耳熟能详,很为南充创了不少外汇。常高先生是出色的企业家, 偏他又一生钟爱文学,在部队和地方工作时,曾多有报告文学、散文、小说等作品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赋闲后时间充裕,便专注于长篇小说的酝酿与创作,才有了这部《生存的岁月》的诞生。
《生存的岁月》所涉及的叙事领域和描写对象, 按文学界不成文的习惯分类,无疑属于典型的工业题材,正如农村题材、军事题材等的划分一样。不管这样的分类是否科学,我只对《生存的岁月》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原因在触及工业类题材的小说创作, 尤其是长篇巨制在南充市尚不多见, 作者的追寻值得认可。何况《生存的岁月》关注现实,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企业生存的窘状与艰难, 用改革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顺应时代潮流,用生动的故事和感人的艺术形象, 讴歌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九十年代初某市属大型企业改革的悲壮前行、慨当以歌,就更值得我们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了!
《生存的岁月》着力描述军转干部单永忠在嘉川食品厂厂长任上, 如何团结带领全厂干部职工,在“管理、改革、发展”等重大环节上所做的种种努力,并通过对嘉南食品厂的兼并与重组, 最终使两家危机四伏、 甚至濒临倒闭的食品厂起死回生,辉煌再现。
单永忠是贯穿全书的主要人物,也是作者竭力塑造的典型形象, 说是英雄形象也不为过。他多谋善断,性格坚韧,正直坦荡,大公无私,即使蒙受冤屈,也能站在党和事业的高度,正确对待自己,服从大局,无怨无尤。在他身上,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使命担当。他的光明磊落和忍辱负重, 不仅感动了普通的干部职工,甚至感化了他的对手,从此对他心悦诚服,愿以他为榜样,为企业的前景而不是个人的利益争得失了。这负面向正面的转变,落后向先进的看齐,不是靠华而不实的宣传, 而是靠单永忠的处处以身作则和人格引领,读后令人信服。
除浓墨重彩地刻画单永忠外, 作者对钱锋、佘亮、高山、樊蓉、何流、王攻克、赵小英等人物的描绘也较为成功, 尤其是樊蓉和赵小英两位女性。 作为继任厂长佘亮的情人赵小英, 在被佘亮派往嘉南分厂暗中监视重新出山任分厂厂长单永忠的过程中, 被单永忠严于律己的品质和节俭办厂的精神所感染, 看到了自己和佘亮的卑鄙与卑微,从而真心忏悔,协助单永忠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樊蓉对身患重病的丈夫不离不弃, 在与何流的相爱中发乎情而止乎礼,丈夫死后,为替他身后尽孝,毅然“留守”公婆家,招何流做上门佳婿, 与性格多疑且刻薄精明的婆婆尽释前嫌, 温良贤淑而又略为保守固执的女性形象,予人印象深刻,很难忘记。
该书还有一大特点, 即生活气息浓郁,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接地气”。如“收账奇闻”,如“占房风波”,如“家贼难防”等等,不无荒诞幽默,令人啼笑皆非之余又不禁心生感慨:办企业真的艰难,做企业家真的不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更不易了!也许在当厂长做企业的管理时有过类似遭遇,作者写来得心应手,甚而在尺度的把握上感觉有些过了,相反写到具体的改革,就多有力不从心,略显苍白。
从来正面描写工业改革的题材,成功之作不多,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轰动一时,如今已成历史,只能是少有的个案了!为此,我们不能太高地要求作者马常高先生, 而是要更多地肯定他创作《生存的岁月》的积极意义:生存离不开变革,变革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改革永远在路上!
(作者系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南充市作家协会主席)
新闻推荐
网友:几天前的一个下午,在嘉陵区滨江南路二段88号(“宏凌大厦”旁),一股黄色的浑水沿着人行道流入附近的几个雨水篦子,此番...
南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充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