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
2月26日,蓬安县相如镇油房沟村,笔者看到可喜的变化:吃柑橘的村民将柑橘皮自觉扔进垃圾桶,嗑瓜子的村民把瓜子壳装入随身携带的垃圾袋,就连蹒跚学步的小孩,也在大人的引导下,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现在村子这么干净,哪好意思到处扔垃圾嘛。”村民王小兵如是说。
在蓬安县日前召开的2019年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大会上,县委书记蒲国表示,今年,该县将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村容村貌提升行动、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村民素质提升行动,让村子有颜值,村民生活有品质。
A 月评比季通报 村民争当“追星族”
近年来,油房沟村“两委”坚持“破陋习、树新风”,开展一系列活动,让村民逐步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一是实施环境“治顽”行动。该村组织检查评比小组,采取现场检查、征求游客意见、广泛受理举报等形式,每天一检查,每周一挂牌,每月一评比,每季一通报,通过奖优罚劣,促使村容村貌发生根本变化。二是开展“幸福家庭星级评选”活动,共设有“勤劳致富星”“创业自立星”“忠厚诚信星”“善良感恩星”“庭院洁净星”等“五颗星”,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通过农户自评、群众互评、审定星级、张榜公示、表彰授牌等程序进行评定,促进村民素质提升。据介绍,自开展“幸福家庭星级评选”活动以来,越来越多村民成为“追星族”,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
“‘星星’门前挂,胜过人说话。脸上有光彩,村民人人夸。现在村民不比谁家房子大,不比谁家存款多,就比谁家‘星星’多。”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元国说。
B 干群齐心协力 共建美丽家园
“乡亲们注意了,现在咱们村的环境好了,大家还要再接再厉,从自身做起,不乱扔乱倒。咱们要共同努力,把村子的环境管理好保持好。”每天早晚,兴旺镇高石坎村的“大喇叭”都会准时响起,号召村民保持良好环境。
“如今,绝大部分村民能自觉做好自家门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按规定把垃圾倒入垃圾池,乱丢乱放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初步形成了环境卫生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兴旺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介绍,自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来,该镇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争取群众支持,积极参与到整治行动中来。目前,全镇已形成镇村主导、群众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宣传引导的同时,该县还在各村设置专职保洁员,负责各村的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
50多岁的唐小蓝是高石坎村的专职保洁员。每天清晨6时,她就起床开始工作:推着垃圾车,用钳子捡拾垃圾,用铁锨清除路边杂草,用扫帚清扫村道沟渠,并督促村民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镇上统一配备了垃圾转运车,将各村的垃圾统一清运到附近的垃圾压缩站进行压缩,然后由县上统一处理。”挨家挨户收集完垃圾,唐小蓝推着垃圾车向村里的垃圾收集池走去。忙完工作,已是中午时分。
像唐小蓝这样的专职保洁员,全县每个村组都有。除清扫、清运村里的垃圾外,他们还要对各村组周边的环境卫生进行日常保洁。
据了解,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各乡镇党员干部实行分片负责制,在各自负责区域开展集中整治。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环境整治行动中来,干群齐心协力,共建美丽家园。
C 村子颜值提升 村民腰包“鼓起来”
2月27日,笔者沿着两路乡新庙子村的村道一路向前,道路两旁一栋栋漂亮的小楼从眼前闪过。下得车来,打开车门,一股柚叶的清香拂面而来。穿过一片柚林,一栋二层的白色小楼呈现眼前。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子里的两个垃圾桶上分别写着“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旁边木栅栏内的鸡群,见到陌生人到来,发出“咯咯”的叫声。
“村子漂亮了,我们的风景都能卖钱。”村民唐铭说。
新庙子村拥有成片柚林2000亩,是两路乡的柚子核心产区。2018年丰收季,当地卖的不光是柚子,还有风景。为了吸引游客,该乡出资数百万元,完善了采摘便道、停车场、村道公路等基础设施,并对柚子和村子进行统一包装并对外宣传。
“现在我一天能挣到100多元。家里最近刚刚买了一辆小轿车。”唐铭自豪地说,现在村民买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除了卖柚子,该村主要收入来自乡村旅游。村民每年卖柚子的户均收入达到一两万元,从事乡村旅游、经营农家乐一年能收入四五万元。
“村子颜值提升了,村民素质提高了,腰包也越来越鼓了。”唐铭笑着说,如今,爱干净、讲卫生已成了村民的习惯。
新闻推荐
(彭圣洲)“现在好了,只要捎个信,民事代办员就会帮我们把事情办好。”说起村里的民事代办点,家住龙蚕镇苏家坡村的高龄老人刘洪...
蓬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蓬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