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圣洲
“这不是正经工作,我们不会答应你回农村的。”两年多前,父母的反对并没有阻止何高辉返乡创业的脚步。
2016年,36岁的何高辉是成都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事业有成,待遇不菲。他要回去的量金斗村,是蓬安县利溪镇一个偏远的山村,当时连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
如今,何高辉已在家乡建成了300亩小龙虾养殖基地、200亩青蛙养殖基地,并带动量金斗村贫困群众60人,附近大湾邱村、东德发村近200名群众增收致富。他组建的合作社2018年共支付当地村民工资100余万元。
“趁年轻,就要大胆闯一闯”
2016年的一个周末,何高辉在成都一农家乐吃到一种龙虾,香脆可口,个头还大。临走想再买时,已经卖光了。何高辉萌生了发展特种养殖的想法。
可当何高辉将这个想法告诉父母时,父母坚决反对:“这不是正经工作,还不体面。”但这并没有打消何高辉返乡创业的念头。借着回家探亲,他开始实地考察。
量金斗村有天然的清洁水源,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有很多撂荒地可以流转。且该村离高速公路近,运输方便,非常适合搞养殖。
“基础条件、创业环境都不成问题,但我从来没有涉入此领域,要干成事,只有把成都的工作辞掉。而且养殖业风险高,稍有不慎,就可能血本无归。”何高辉将自己的创业意向跟公司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进行了多次综合分析。
“趁年轻,就要大胆闯一闯。”大家一致认为,乡村振兴,前景可期。“返乡创业既抓住了当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又契合自己的创业愿望,还有市场前景,值得一试。”
“多亏村党支书,多次上门解决问题”
何高辉决定在量金斗村建立小龙虾养殖基地,计划一期投入1415万元,流转土地3000余亩,成立嘉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
听说何高辉要回村养小龙虾,量金斗村干部主动上门,协调解决了路、水、土地流转、土地调形、用工等一系列问题。
“村党支部书记黄三元多次到农户家中协调用地、用电问题,还到邻村去找工人帮助修建滴灌站,解决了用工问题。”村里人的热心支持令何高辉非常感动。
2017年底,养殖基地建设进入关键期。“要进行土地调整,就要把过去土地的界线全部推掉,重新筑堡坎。”何高辉说,很多群众对此有顾虑,担心流转土地后,他赚了土地补偿款就跑了,剩下一片没有界线的荒地。
“跟群众多次交流都无功而返。”何高辉说,无奈之下,他拨通了黄三元的电话。黄三元邀请数十位群众代表参加工程推进协调会。会上,何高辉预先支付1年的土地流转金,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多亏了村党支书,多次上门解决问题。”回想这些,何高辉眼眶发红。
“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
其实何高辉并不是孤军奋战。他“撺掇”原公司4名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回乡创业。多年的上市公司高管经历,让他很快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中国柑橘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取得联系,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有了准确的市场调研数据、行业数据、技术支撑,何高辉的养殖基地建设一帆风顺。
很快,量金斗村建起了一个标准化青蛙养殖场。“首先试水养殖黑斑蛙种蛙,这里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质等都适合这种青蛙生长。”何高辉介绍,黑斑蛙种蛙养殖成功后,又加快小龙虾养殖基地建设。2018年9月,300亩小龙虾基地建成,7500公斤小龙虾全部投放。“截至目前,仅大湾邱村基地的小龙虾,就卖了60多万元。”
随着养殖基地的建成和生态养殖取得初步成功,何高辉又成立了嘉驰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利溪镇量金斗村及周边村组推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当地村民以土地和现金入股,年底分红。
量金斗村贫困户郑国安如今在何高辉的养殖基地上班,每月有1000余元工资,除此之外,还有土地入股分红。
大湾邱村、东德发村的200余名村民也加入合作社,实现了家门口就业。“2018年,仅工人工资,就发放了100多万元。”何高辉说。
说起未来的发展,何高辉充满信心:“下一步,我们计划发展李子、花椒和晚熟柑橘,进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要让农民增收更轻松。”
新闻推荐
“因为热爱,不断前行” 回访“感动南充2018”十大新闻人物陶卫国
●本报记者罗虹曾经,他是一名站在三尺讲台上谈古论今的老师,肆意挥洒热血青春;现在,他是科技创新企业的领路人,带领更多年...
蓬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蓬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