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立东
3月中旬,南充市人大常委会抽调人员组成暗访组,对西河污染治理及生态旅游景观建设情况进行暗访。
西河发源于西充县境内,全长161.8公里,流域面积658.39平方公里,曾是两岸80多万人生产生活水源,被誉为南充的“母亲河”,而污染,成为西河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阵痛。2006年初,南充西河治理全面铺开,2010年4月,南充市政府成立西河治理指挥部,西河治理提速。
暗访结果喜忧参半,工业污水少了,两岸的景观正在打造,人工湿地也正在发挥过滤作用,但是在一些河段,生活污水直排、生活垃圾直倒仍然让人心寒。
站在桓子河大桥上,能够清楚看到汇入嘉陵江的西河呈现乌黑色,河面漂浮着塑料袋、饭盒、破布襟等,散发出的腐臭味儿让岸边的行人纷纷掩鼻。
治理水污染,政府义不容辞,该关停的排污企业要关停,该建设的污水处理厂不能打折扣,更重要的是要在发展观念中上紧“紧箍咒”,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指标的增长。对处于大力发展工业的南充而言,这是一门不能“挂科”的必修课。
可是,西河治理,不单单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每一个市民的参与。
在调查中,不少市民认为,“我一家排点污水,没有啥子”,但是,西河流经区的人口有百万之多,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母亲河”如何承受?
我们要知道,自己不仅是治理水污染的受益者,能够享受夕阳绿道和清澈河水,更应该是治污的参与者,每个家庭都需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因为,母亲病了,我们作为孩子的不能做局外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立东)去冬今春,南充遭遇严重干旱,农业生产如何保丰收?7月30日,记者从南充市农科院获悉,由该院选育的新玉米抗旱品种试种成功,结束了南充以北方玉米为主的种植历史。7月21日,西充县青狮镇100...
西充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充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