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闻 南部新闻 营山新闻 蓬安新闻 仪陇新闻 西充新闻 阆中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西充新闻 > 正文

“四城”同建 产城共融谋新局基础设施惠及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来源:南充日报 2015-08-13 19:00   https://www.yybnet.net/

  • " target="_blank">●本报记者 王萍

    近年来,西充县围绕建设“生态城市、产业城市、文化城市、幸福城市”发展定位,以打造“两化”互动、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中等城市为建设目标,着力构建由老城区、北部新城、城南田园新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南充市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西充片区组成的“一核三极”开放型、组团式城市空间格局。

    建山水田园城生态城市“记得住乡愁”

    8月10日上午记者看到,西充县北部新城各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平坦宽阔。2010年7月底开工建设的西充县北部新城,是该县城市新地标、桥头堡。城市建设中,北部新城按照“显山露水、注重人文、突出生态”的设计理念,努力打造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山水相依、绿满城廓”的川东北山水田园城市样板区。北部新城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可承载城市人口10万人,自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投资近76亿元;拓展区建设工作也已启动,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建设内容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

    “目前‘四馆一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并已陆续确定建筑设备方案,金属屋面、玻璃幕墙安装工作即将全面展开,并计划年内进行室内装修。”“四馆一中心”项目建设负责人介绍,项目总投资4亿元,是西充县北部新城的重点公建项目。总建筑面积8.2万余平方米,规划建设文博艺术馆(含文化馆、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及体育馆、政务会展中心、生态文化广场。

    截至目前,西充县城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人,城市生活功能、生产功能、消费功能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交通枢纽型、产业集聚型、商贸流通型特色城镇统筹推进。依托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生态建设与保护试验区等项目,将生态保护、环境优化与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先后实施城南、城北湿地公园、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站、“两河”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生态城市”,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现代农业注入动力形成产城一体发展格局

    走进位于西充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西充星河生物科技生产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呈现在眼前的是约5米多高的铁架上,整齐地放着一层层菌袋,每个菌袋口都冒出两三根又长又粗的蘑菇,这种蘑菇有的长约20厘米,粗如婴儿的手臂,通体洁白。“这是杏鲍菇,一年四季都适宜培育。”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将液体菌种升级为固体菌种,生产食用菌,日产杏鲍菇和金针菇80余吨。公司年产值达3.6亿元,已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食用菌研发生产企业,日产金针菇、杏鲍菇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据了解,西充县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中法农业科技园、台湾农业合作园、农业新品种孵化园、“归雁”返乡创业园“五大园区”建设,目前已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35万亩,有机农业覆盖面达30%以上、有机农业规模稳居西部第一。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西充县今年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此外还包括国家农业科技园、全省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基地、中法农业合作园、明和农博园、嘉禾兴现代农业园等项目。西充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中法农业科技园、台湾农业合作园、农业新品种孵化园、“归雁”返乡创业园“五大园区”建设,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着力打造循环农业发展标杆、优势产业集群标杆、高新技术推广标杆、有机产品集散标杆、龙头带动致富标杆。目前,已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35万亩,有机农业覆盖面达30%以上、有机农业规模稳居西部第一。

    依托南充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西充片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等平台,西充县近年来不断壮大有机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特色优势产业,构建“三产联动、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城市”建设,加快形成产城一体发展格局。

    塑造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记者乘车前往位于西充县多扶镇的“多福古镇”,古镇入口处入眼便是写着“福镇”的牌坊,周边建筑飞檐、翘角、勾头、烽火墙等建筑符号将“黑、白、灰”的色彩融合在现代彩绘技术中,凸显出鲜明的文化个性。“福”镇建设包括文化广场和古镇,建筑以明清风格为主,有机融合川西民居、徽派民居等建筑灵韵,打造“小桥、流水、人家”完美融合的独特意境,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地区特色明清风情古镇。

    西充县在建设“文化城市”上将城镇化建设与打造“中国西部文化名县”有机结合,规划建设“福”镇、中国国际微电影城、化凤山文旅开发等重点项目,着力塑造地域特色文化品牌。“福”镇是西充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重点项目之一,也是目前全国第一个以“福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项目,传承“福”文化、传播“福”理念、引领“福”生活。项目规划占地2000亩、总投资21亿元,由衙门、过街楼、文庙、城隍庙、古戏台、老城门、纪信街等众多特色景点组成。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一期古镇主体工程,2016年投入使用。

    入围2015年全省服务业50个重点项目之一的西充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是西充实施“融入南充、错位发展”而谋划的重点项目。园区围绕“养心养生、健康幸福”主题,规划建设“福”文化古镇、文化养生、影视庄园、新型工业四大片区,重点打造五大特色项目:以影视文化为基因的中国微电影基地;以“福”文化为特质的明清古镇;以华严文化为内核的“华严禅境”佛教文化体验园;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教育为一体的川东北(南充)健康养生养老中心;以运动、游乐为主题的生态山地游乐园。

    随着西充县城市基础设施的加快实施建设和不断完善,一项项民生工程广泛惠及民生。2015年,西充县实施遂西高速、绵西高速、城乡管网改造、鹤鸣庵水厂、升钟二期西充段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19个,总投资15.7亿元,并力争年内完成国道212线大中修工程、顺利实现遂西高速西充段建成通车和九龙潭水库试蓄水。

    位于西充县晋城镇龙门桥村的九龙潭水库项目属全省重点水利工程,是西充县“无中生有”策划大项目的典型。项目总投资3.5亿元、占地面积1300亩,建成后可控灌顺庆、嘉陵、西充3个县(区)9.96万亩耕地,解决西充县城、多扶工业园和多扶镇15万人生产生活用水,并可作为南充市主城区应急备用水源。水库大坝枢纽现已完成主体工程,进入大坝护坡、引水明渠等附属设施施工阶段,预计今年10月蓄水,建设进度位居全省同类在建水库项目前列。该工程建成后,将对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近年来,西充县积极加大向上争取国省项目资金力度,成功争取升钟二期、九龙潭水库、武引工程、成德南和巴南高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县新增高速公路5条,改造国、县、乡道38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交通网络通达便捷;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等重大水利项目14个,新增有效灌面3.9万亩、节水灌面近2万亩,初步建成“水利化”县;完成田土改造、土地整理等项目55个,新增耕地4万亩、城乡建设用地5000亩,土地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西充县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先后实施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医院迁建等重点项目,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在城市发展定位与大力实施项目推动战略中,将生态城市、产业城市、文化城市、幸福城市“四城”实现了互融共通。如今,无论是漫步在充满时尚都市气息的县城街头,或是行走在乡村道路上,都能感受到西充正描绘着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幸福家园画卷。

    新闻推荐

    让“后进镇”变产业镇—记莲池镇党委书记何晓荣

    ●本报记者李奎实习生伍罗文博上任仅4年多时间,西充县莲池镇就从一个各项经济指标排名靠后的乡镇一跃成为该县的优秀乡镇……近日,记者采访了荣获“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的莲池镇党委...

    西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充县这个家。

  •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四城”同建 产城共融谋新局基础设施惠及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