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闻 南部新闻 营山新闻 蓬安新闻 仪陇新闻 西充新闻 阆中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西充新闻 > 正文

位于青狮镇的尧大山,15年前是一座无水无电无人居住的荒山。残疾人何态联领着18名残疾人,一锄一锹地苦干,终于把它变成了核桃满枝、土鸡满地的残疾人种养基地———何

来源:南充日报 2015-08-06 19:01   https://www.yybnet.net/

●曾明辉

树木茂密的山林里,隐藏着一座温馨的农家小院。小院四周,沉甸甸的核桃挂满枝头,活蹦乱跳的土鸡满山遍野。7月29日,记者在西充县青狮镇尧大山看到,昔日的荒山经过残疾人何态联15年的苦心经营,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把锤一根钎 凿出山间小路

当天下午4时,记者从青狮场镇乘坐一辆摩托车出发,经过一段坡度较陡的乡村水泥路,再拐进一片茂密的树林,一条仅容一人通行的小路便呈现在眼前。当地向导告诉记者,这条小路原本杂草丛生,灌木茂密,只有打柴人偶尔使用。

走在这条林间小道上,耳听松涛阵阵,脚踩柔软草丛,仿佛置身于森林公园。前来接应记者的何态联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不熟悉尧大山的人,很难找到我住的地方。来,我带路。”据何态联介绍,15年前,他来到尧大山上开荒搞种养业,为了进出方便,他用锤子和钢钎硬生生修出一条可容一人通行的山路来。“现在,附近的村民晚饭后,三三两两到这条小路上来散步,把这里当成森林公园了。”何态联笑着说。

一路上,记者看到路边的山坡上有几个蓄水池。何态联说,这是他为解决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修建的。如今,尧大山上的蓄水池已达6口,另外还有一口占地达2亩的山平塘。“这些都是我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何态联说。

在一路上问了好几次“到了没”之后,何态联的农家小院终于出现在眼前。农家小院里,61岁的李映财正在喂鸡。李映财是青狮镇大寺垭村村民,视力和腿部都有残疾。两年前,何态联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就邀请他加入到自己的残疾人种养基地。

一双手一股劲 建起种养基地

何态联告诉记者,尧大山残疾人种养基地已为18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有3名长期跟他住在山上,“每月600至800元工资,包吃住。”

李映财每天的工作是查看土鸡的状况是否良好,粮食储备房的存粮是否足够。没什么事情后,便打开电视机,看起了电视剧。

李映财告诉记者,住在山上,有水有电有电视,生活很方便。接着,李映财带记者参观了基地的核桃烘干房、粮食储备房、粉碎机房和住房。记者看到,这座隐藏在山林深处的院落,生产生活设施基本完备。

“真佩服何态联,同样是残疾人,他竟能在荒山上建起这么大一座院落,还盘活了周围500多亩荒坡。”李映财说,15年前的尧大山没水、没电、没路、没房子。15年来,何态联靠着一双手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硬是把尧大山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残疾人种养基地。如今,何态联的农家小院已建起4间住房、1间厨房和10间养殖房。

农家小院的一侧有一个山洞。何态联告诉记者,这是他最初上山时住的地方,当地人因此戏称他为“山顶洞人”。“‘山顶洞人\’也是可以创造奇迹的。”何态联看着他的农家小院,看着他的核桃林和满山遍野的土鸡,坚定地说,“我要把农家小院打造成设施设备齐全的残疾人之家。”

不认命不服输 绘就发展蓝图

站在一株被核桃压弯了腰的核桃树下,何态联怜爱地抚摸着树干,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告诉记者:“这棵树,至少能收20斤核桃。”

8年前,何态联开始在尧大山上栽植核桃树,目前已栽植了2000多株。他说:“这种优质核桃树五六年才开始挂果,8年后进入盛果期。今年,部分核桃树开始挂果,大概能产3000斤,均价20元一公斤,预计可收入3万元。”

据何态联介绍,残疾人种养基地采取滚动式发展,从一清二白起家,挣了钱又投入生产,“只有规模不断扩大,才能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何态联说,最初上山时只有他一个人,现在山上的残疾人已有19名,“这还远远不够。”

说起尧大山上的产业分布,何态联如数家珍:之前承包的几百亩荒山,有80亩种植金银花,400余亩种植核桃树。核桃林里散养了1800多只土鸡。土鸡每年出栏3次,每次在1500只左右,每年约5000只。用原生态方式养殖的土鸡从不愁销路,每公斤土鸡销售价在40元以上。“核桃树不施用化肥,光靠鸡粪就够了。鸡吃虫子和树叶,也喂点五谷杂粮。”何态联说,这样一来,山上就成了一个小的生物圈。

8月3日,当记者联系何态联,想再去尧大山上看看他新养的鸡、鹅和山羊时,才得知他患上食道癌正住院治疗。“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出院后,我还住尧大山上,那是我的家。”电话那头,何态联的声音依旧洪亮。

他说,自己从未向命运屈服过:1979年,在一次集体活动中,他的腿部受伤,被鉴定为三级残疾,但他挺了过来,数十年来如正常人一样劳动;1995年,他的颈部长出两个肿瘤,又下岗失业,但他从未抱怨半句;2001年,许多人认为他的“尧大山蓝图”是在痴人说梦,但凭着愚公移山般的精神,在挫折和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尧大山硬是被他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残疾人种养基地。

“帮助残疾人就业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才能对得起‘西充县群众身边最美党员\’这个光荣称号。我不会被疾病打倒,我会回到尧大山,再干10年、20年!”电话里,何态联语气坚定、信心满满。

■记者手记

与何态联接触多次, 很难把他与残疾人联系在一起———年近七旬的他,身材高大、嗓门洪亮。

采访尧大山的开发成果时,何态联很谦虚,多次告诉记者,山上的产业,亏了就是亏了,赚了就是赚了,没必要拔高。自己作为一个残疾人,能力有限,但精力和冲劲不比正常人差,也不怕困难和失败。他说:“残疾人照样能创业,还可以帮助其他人。”

多年来,无论是创业之路,还是自己的身体状况,何态联都算得上坎坷多难。在辛苦经营了15年的尧大山终于取得一点成绩时, 他被查出身患癌症。 得知这个消息时,记者心中一惊。而何态联却跟没事一样,认为这只是一个小病。住院康复期间,何态联特意交代熟悉尧大山情况的股东、同为残疾人的黄烈春,要为记者的补充采访提供便利。

“活着,能为别人做点事情,才有意义。”这是何态联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这么多年来, 他也一直这么做着。李映财、黄烈春等18名残疾人在他的带动下,重拾生活信心,活出了自我。

“出院后,我还住尧大山上。我会再干10年、20年。”电话里何态联信心十足。记者相信,这位不畏困难、永不服输的老人一定不会被疾病打倒,他还会回到尧大山,因为那里有他的梦想,他的蓝图。

新闻推荐

升钟水库开闸放水

(记者周晓琪)8月7日,记者从升钟水库管理局获悉,当天上午6时,升钟水库左分干渠开闸放水,升钟水以每秒3立方的流量陆续到达各个灌区。8月6日上午,右总干渠以每秒15立方米的流量向西充、南部、阆中、顺庆等...

西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充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位于青狮镇的尧大山,15年前是一座无水无电无人居住的荒山。残疾人何态联领着18名残疾人,一锄一锹地苦干,终于把它变成了核桃满枝、土鸡满地的残疾人种养基地———何)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