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事故,他成了残疾青年;一次偶然,他接触到残疾人射箭项目。经过不懈努力取得多块奖牌之后,他有了新目标:
●赵荣
9月19日,西充县车龙乡枣树村的乡间水泥路上,一位戴着眼镜、留着平头、体格健壮的男子驾驶着残疾人三轮摩托车迎面驶来,车斗里装满了玉米棒子。他是冯宗诗,一位80后农民。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他先后获得2014年四川省残疾人运动会射箭W2级复合弓个人第一轮排名赛金牌、2015年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射箭W2级复合弓混合团体公开级决赛铜牌。
偶然机会成为射手
现年32岁的冯宗诗于2000年中专毕业,随后便踏上南下的列车外出打工。2008年的一个夏天,他在维修公司电力线路时不慎从高处坠下,摔断了腰椎。由于没有及时治疗,只能长期卧床。
“那年女儿才2岁,正是需要我挣钱养家的时候。”冯宗诗说,躺在病床上,他想得最多的是:今后一家人怎么办?直到2010年,他终于可以离开病床,依靠轮椅出行。“腿不能动,脑袋和手还能动。”倔强的冯宗诗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度过。
见有的残疾人骑着三轮摩托车做生意,冯宗诗也买了一辆,做起了服装生意。“在家人的支持下,我的生意还算过得去。”冯宗诗说,家人帮他进货、摆摊,他负责送货、守摊卖货。几年时间,他跑遍了西充的各个乡镇,挣了点钱,结识了朋友,增强了自信。
“进入残疾人体育运动行业,纯属偶然。”冯宗诗说,2014年初,他到县残联咨询有关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工作人员见他身体结实,问他是否愿意参加残疾人射箭项目训练,并告诉他有补贴经费。
“我正想找份能挣钱的工作。”冯宗诗一听高兴坏了,但他对射箭一无所知,如何胜任这份工作?“只要同意我去,我就全力以赴。”冯宗诗说,刚开始,他只把射箭当做能挣钱的“职业”。
手磨出泡坚持训练
2014年5月4日,冯宗诗和队友们作为西充县第一支残疾人射箭队到西充中学进行集中训练,并将代表南充市备战四川省第八届残运会。“才训练几天,手指就磨出了血泡。”冯宗诗说,刚开始他对射箭的认识还停留在儿时玩具的层面上,但在教练的讲解和指导下,他觉得射箭不是想象中那么“好玩”。
“刚开始用的反曲弓,弦很细,手指很快就被磨出了血泡。”冯宗诗说,每天训练结束后,队友们相互用针尖挑破血泡,第二天继续训练。冯宗诗是射箭队中唯一一个不能用站姿射箭的人。虽然平时训练比队友刻苦,但他的成绩却是最差。冯宗诗没有气馁,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
“参加省运会后,我被选入省1队参加强化训练。”冯宗诗说,一开始他以为在省队训练的条件要比县里好。没想到1个月时间里,他和队友们天天进行体能训练,教练没有讲一点射箭要领。在省队训练的这1个月是冯宗诗参加射箭运动以来最累、最痛苦的1个月。“训练结束后,拿筷子的手都是抖的,饭菜也送不进嘴里。”冯宗诗说,最难受的是每天训练结束后上床睡觉,他的双下肢本就没有知觉,现在双臂也无力,根本上不了床。只好一个人偷偷
2014年6月15日,四川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射箭W2级复合弓比赛如期举行。“对手都是有比赛经验的,个人赛倒不怕什么,就怕团体赛拖队友的后腿。后来我也豁出去了,尽力而为。”冯宗诗说,带着这样的心态,他在个人排名赛和淘汰赛上甩掉包袱,将平时的训练水平尽情地发挥出来。搭箭、开弓、瞄准、射击一气呵成,他射出了72只箭669环的好成绩。
其实,没有任何比赛经验的冯宗诗,在省运会的团体赛上险些出了差错。“该我上场时,脑袋里一片空白,就连基本的动作都忘了。”冯宗诗说,当时压力特别大。摄影师的闪光灯让他回过神来。“比赛时什么都不要想,只管射好就行了。”想起赛前教练给他的提醒,他一下子没有了心理压力,超水平完成了比赛。
在参加射箭运动不到1年的时间里,冯宗诗先后获得了6块奖牌。2014年四川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射箭W2级复合弓项目中,冯宗诗荣获个人第一轮排名赛金牌、个人排名赛铜牌、团体排名赛银牌和个人淘汰赛铜牌、团体淘汰赛铜牌。2015年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射箭W2级复合弓混合团体公开级决赛中,获得铜牌,并取得射箭W2级复合弓个人排名赛第六名及团体排名赛第八名。
“经过了省残运会,参加了全国残运会,下一步争取进入国家队。”冯宗诗说,刚开始,他只把射箭运动当做谋生的手段。经过数次比赛之后,他深知射箭运动的意义和肩上的责任。
“如果要进入国家队,必须在体能和技术上有所突破。”冯宗诗说,从起初进队的72只箭射出500多环,到现在的72只箭射出690环,他坚信,只要坚定目标,总有一天能参加残奥会,为国家争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然)昨日下午,参加川东北六市第七届老年书画联展的部分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来到西充县开展采风活动。当天15时许,来自省级部门及川东北六市的20余名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乘车前往西...
西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充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