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然
罗承广是西充县同德乡广元湾村人,2009年,身患强直性脊柱炎的罗承广从北京回到老家,每天靠大量药物维持身体。为了让自己生活得充实、有意义,他重拾“旧爱”,再一次追逐自己的“文学梦”,3年时间创作出了80万字励志小说《老幺的苦乐年华》。
受父亲影响 从小喜爱阅读写作
9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西充县同德乡罗承广的家中。此时,罗承广正坐在简陋的书房里,在一台旧电脑上修改文学作品。见到记者,罗承广放下鼠标,从桌子下面抽出凳子招呼记者坐。记者发现,罗承广的两腿已经弯曲变形,行走十分困难。“我患的是强直性脊柱炎,腿部关节不能弯曲,右腿肌肉萎缩,只能勉强走路,干不了什么工作。”罗承广告诉记者。
“我出生于1973年,父亲是村里的老中医,喜欢唐诗宋词,父亲也成了我写作道路上的启蒙老师。”罗承广告诉记者,当时家里经济窘迫,每月就靠父亲40多元的收入维持一家8口人的生活,但父亲却从未因为贫穷让他放弃写作的爱好。“父亲总会留意我的本子和笔的使用情况,每当快用完时,不等我开口,父亲就会买来新本子和笔。”罗承广说,不仅如此,父亲还会买些经典文学作品,让他阅读、学习。
遭遇不幸 写作中重燃生命希望
1990年高中毕业后,罗承广为了分担家庭压力,放弃多年的“文学梦”,只身前往北京从事建筑工作。“2009年4月,我被确诊患上了强直性脊髓炎,医生告诉我,这个病无法治愈,可能会留下残疾,甚至影响生命。”罗承广说,当时他的脑子一片空白,随即便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中。
“在北京休养半年后,我将弟弟接回了老家,由大哥和我轮流照顾他的生活。”罗承广的哥哥罗承宋告诉记者,回家后,罗承广闷闷不乐,成天把自己锁在家中。为了不让弟弟胡思乱想,罗承宋鼓励弟弟写作。在家人的陪伴和照顾下,罗承广慢慢变得开朗起来。
“从2010年起,我开始整理自己的经历,把我生活中的所思所想归纳、加工成文字,献给关心帮助过我的朋友。”罗承广说,他重拾“旧爱”,提笔写作。
创作多部作品 感恩好心人帮助
记者注意到,罗承广的书房里堆满杂物,墙体、屋顶已出现破损,只有墙边那个干干净净、摆放整齐的老式竹书架,还散发出一丝书香气息,窗边一张旧书桌上摆放着一台褪色的笔记本电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罗承广创作出了报告文学《广元湾村的变迁》、长篇小说《老幺的苦乐年华》以及多部小品、相声剧本。
“《老幺的苦乐年华》是一部80万字的小说,我一共写了3年。”罗承广一边将《老幺的苦乐年华》样书递给记者,一边给记者介绍故事梗概。该部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老幺在改革开放年代创业的经历,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巨变,弘扬主人公历经挫折,却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故事也正是罗承广自身命运变迁的真实写照。
“除了感谢家人的付出,还要感谢当地乡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帮助。”罗承广说,小说《老幺的苦乐年华》的样书有几百页,全是乡政府帮忙打印的,一分钱都没收。罗承广原单位的同事们得知他要出书的消息后,还为他捐款1万元。西充县不少爱心人士也纷纷捐款,帮助罗承广完成梦想。“正是大家的帮助,才让我在写作的道路上坚持到现在,我唯有感恩,不断写作,回报大家的关爱。”罗承广感激地说。
新闻推荐
解决村民饮水难、帮助贫困少年上大学“第一书记”争当“马向阳”
(赵威)“我要向马向阳学习,做一个扎根基层、努力为群众办实事的村干部,争取早日让三溪口村脱贫致富。”9月21日,西充县高院镇三溪口村“第一书记”张亮郑重地表态。据了解,今年7月中旬,从该县机要局...
西充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充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