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伍罗文博 实习生 谷芳)11月1日,仪陇县日兴镇黎明村贫困户龙从虎像平时一样,早早来到村里的食用菌种植大棚。大棚内整齐排列着菌棒,菌袋中开出的朵朵香菇簇拥在一起,长势良好。
“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冬天,我每天五六点就要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今年45岁的龙从虎一边看管食用菌,一边给记者讲述他们一家这些年的生活变化。2013年,龙从虎父亲被查患有食道癌,急需手术,这一情况让仅靠务农为生的一家人生活雪上加霜,不得不向亲戚朋友求助,欠下6万余元外债。“为了还债,我去成都务工。”龙从虎说,2014年,他家被村里评为贫困户。
2016年春节,龙从虎回家过年,村干部告诉他村里要建食用菌产业园的事,希望他留在村里负责管理生产,这样不出远门就能务工,还能照顾家人。但是,龙从虎一开始犹豫不决。“我没技术、没销路,就怕做亏损了。”龙从虎坦言。
2017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帮助下,黎明村建起柑橘、食用菌、莲藕脱贫奔康产业园。黎明村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由业主带领27户贫困群众组建脱贫奔康食用菌产业园,每户贫困群众通过扶贫小额信贷入股,并参与种植获得收益,每年仅保底分红就有7000元,入股并参与种植的农户,每年可获得收益3万元至5万元。
自从龙从虎入股食用菌产业园后,每天都在大棚里忙碌。“要做好食用菌产业,仅靠勤奋是不够的,关键还得看技术。”龙从虎表示,在农技人员指导下,他学会了装棒、育苗、注水、收获、包装等操作。他还利用闲暇时间学习养菌技术及相关管理知识。入股产业园后,他们只负责生产,业主负责统一收购,村民的农产品不愁销。今年9月10日以来,他家就卖了近2000公斤的食用菌。
“去年,我家销售食用菌收入近3万元。”龙从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加上他妻子给脱贫奔康食用菌产业园工人做饭的收入1万余元、自己的管理收入2万元,去年全家总收入5万余元。
“如今,村里还实施乡村旅游项目,增收渠道越来越多。”龙从虎说,今年他们一家除了脱贫奔康食用菌产业园保底分红外,还种植了1.5万个菌袋,合作社将按每个菌袋保底利润2元收购,仅此一项,一家人可增收3万元。“现在政策好,自己得多努力,用勤劳的双手实现增收致富。”他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双早)“以为客人是我这个原村党支部书记邀请的就没事,现在看来,真是自欺欺人。”近日,仪陇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
仪陇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仪陇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