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商务部对口帮扶单位和国家“百城万村”家政扶贫试点县,仪陇县扎实开展家政扶贫工作,2018年6月,该县获批省级家政服务示范县项目,县商务和经济信息化局作为牵头单位,深入宣传家政扶贫政策,开展家政服务培训,拓宽就业途径,一批批贫困群众加入家政服务这个新兴行业,实现了增收致富。
多种方式 扩大宣传范围
2018年6月,省级家政服务示范县项目落地仪陇,该县意识到要让政策深入人心,必须下好宣传这步“先手棋”。
培训前期, 该县借助本地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媒介平台宣传发布家政扶贫及培训的政策、 措施和做法,动员群众主动到乡镇或相关部门报名登记,但群众没有亲身接触,对家政行业缺乏了解,效果不明显。
面对尴尬,仪陇县商务和经济信息化局组织项目承办单位, 分析原因,调整宣传方式,坚持“沉下去”,采取“现身说法”等方式,用身边人身边事感染群众,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家住立山镇大垭口村的金牌月嫂吴桂英放弃高薪回家照顾痴呆公公的事在当地妇孺皆知。吴桂英曾在深圳做过月嫂, 月薪高达12000元。2018年12月, 在立山镇举行家政培训开班仪式上,特别邀请了这位“明星”嘉宾,在现场, 她向近200名群众讲解了家政行业现状、工作内容、工资标准和工作环境。当天,在场近50%的群众报名登记参加这次免费培训。
为扩大宣传范围,工作人员还利用逢场天, 在乡镇开展现场咨询服务,展示宣传展板、发放宣传页,让家政扶贫政策深入人心。目前,宣传覆盖约20000余人次, 登记参培意向人员1000余人,为下一步开展培训奠定了基础。
因材施教 培训家政人员
2018年11月, 仪陇县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南充一家政服务培训机构作为项目承办企业,先后在立山、马鞍、文星、龙桥等7个乡镇开展家政技能培训。
“培训以月嫂、育婴师、护工等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为重点。”仪陇县商务和经济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根据学员性别、年龄、学历的不同来设置培训课程,针对已婚育龄妇女,进行月嫂、育婴师培训;对未婚、有一定学历人员,进行早教、小儿推拿等培训。同时,为保证培训质量,该局设立了培训监督电话,并定期开展培训效果抽查。
55岁的贫困户鲜书元曾在马鞍一家医院从事保洁、护工工作。她表示,她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也没有从业资格证书,一直很遗憾,这次有幸参加培训,在老师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指导下,自己上手特别快,学到了真本事,还获得了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了却了一桩心愿。
“培训学员在本地参加培训后, 有从业需求的,我们将统一安排到建立合作关系的外地家政服务企业进行岗前培训,进一步夯实技能, 为顺利上岗就业打下基础。” 仪陇县商务和经济信息化局工作人员李前明表示。
截至目前,仪陇县已完成7个班次4个专业共计750名家政服务人员培训。
牵线搭桥 对接外地企业
今年2月23日,仪陇县首批12名学员赴成都一家政服务公司签约上岗, 从事月嫂、育婴师、护理等工作,邹桂英身在其列。她签约后,立即参加了7天的岗前培训, 结束后公司便推荐她到月子会所从事月嫂工作。“一个服务周期26天,工资8000至10000元不等,服务期满,公司再安排到下一家。”邹桂英说。
为畅通学员就业渠道, 仪陇县主动对接成都、北京、眉山等外地知名家政服务企业,引荐学员异地就业,与医院、月子会所签订就业协议,让学员定向就业;让不想外出或不能外出学员在本地家政企业就业。 同时, 该县专门出台扶持政策, 为在外地就业的家政人员提供交通补助、保险补助、体检补助、岗前培训补助等。
“目前,针对已培训学员,我县将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面,让参训学员学以致用、学有所获,真正享受到家政扶贫政策红利。”仪陇县商务和经济信息化局副局长吴凡介绍, 下一步, 将以项目承办企业为主体,在本地成立家政服务公司,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为有意从事家政服务的群众搭建平台,让贫困群众就业之路更加宽广。仪陇记者站 马永红
新闻推荐
消费质量报讯(记者柯增胜)3月14日,仪陇县日兴市场监督管理所联合日兴镇食品安全委员会举行了“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
仪陇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仪陇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