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闻 南部新闻 营山新闻 蓬安新闻 仪陇新闻 西充新闻 阆中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南充市 > 营山新闻 > 正文

从捉襟见肘到年收入近10万元贫困户成脱贫示范户

来源:南充日报 2019-03-11 02:31   https://www.yybnet.net/

●邓斐

在营山县四喜乡老街村,有一户三世同堂的大家庭:侯良奇、张兴碧老夫妇体弱多病,儿子有智力残疾,女儿除了照顾受工伤的丈夫,还要带孩子。这原本是一个不幸的家庭,但在乡、村干部和帮扶单位的支持、鼓励下,一家人团结协作,依靠勤劳双手,凭借吃苦耐劳精神,通过种植水稻、蔬菜、水果和养殖家畜家禽,年收入近10万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如今,侯良奇一家成了老街村的“自强不息”脱贫示范户。

改变 从“等靠要”到“争着干”

日前,笔者来到侯良奇家。张兴碧正在家门口的菜地里摘菜,儿子在角落里砍柴,女婿莫小斌则在堂屋里打苕粉。笔者注意到,他家的砖瓦房已修缮一新,屋内收拾得干净整洁。

“老侯去城里报销医疗费,女儿带外孙上学去了,就我们三人在家里忙活。”见有客人来访,热情的张兴碧又是端板凳又是倒茶水。

“你们家去年稻谷卖得好哟。”同行的该村第一书记李家华拉起了家常。

“去年还可以,收了1万多公斤谷子,卖了接近3万元。”张兴碧心直口快,打算再扩大种植规模。

“不错啊,张大姐,夏天卖西瓜,秋天收稻谷,年底牛和猪也出栏了。”李家华和张兴碧算起了收入账,侯良奇一家种植20亩水稻,10亩地的花生、玉米,5亩地的西瓜;此外,养牛4头、猪2头,50多只鸡鸭鹅,去年收入有八九万元。

“我们家能有今天,离不开帮扶干部们的支持和鼓励呀。”张兴碧感激地说。

侯良奇家曾是村里的“老大难”。“老两口年老多病,儿子又是智力残疾,原本指望在外打工的女儿女婿能帮衬家里,哪知道女婿又受了工伤,整个家庭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该村党支部书记龚永华说,前些年,侯良奇总是抱怨时运不济、命运不公。他的消极情绪、“等靠要”思想也影响了整个家庭。

2015年,时任第一书记李林锋了解到侯良奇家的情况后,多次上门谈心,宣讲扶贫政策,鼓励一家人振作精神,团结一心发展产业。为了激发贫困户干事创业的激情,帮扶单位营山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拿出一部分资金奖励产业发展能手。深受鼓舞的侯良奇一家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种植水稻10多亩,养牛、养猪各2头,2016年底,他家获得最高奖金1000元,被评为村里的“自强不息”脱贫示范户,并顺利实现脱贫。

感恩 忆苦思甜谈变化

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这两年,侯良奇家种养业规模不断扩大,家里的房屋经过了C级改造,水电气网全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小家庭的变化得益于老街村这个大家庭的变化。”莫小斌的一句话得到大家的赞同。2015年以前,该村不通路,生产生活极为不便。如今,村道路几乎连通家家户户。去年,收稻谷的商贩直接把货车开到村民院坝里来,半天不到就收完了。

“现在种田都是机械化,又快成本又低,不然我们老两口哪里种得了20多亩水稻。”张兴碧刚接过话,周围的邻居们也打开了话匣子:“现在村里条件好了,好多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回来创业,建起养殖场、蔬菜基地。我们把部分土地流转出去,然后给他们打工,比以前挣得多,而且还旱涝保收。”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如今的幸福生活。

这时,去城里报销医疗保险的侯大爷回来了。他满脸堆笑地对老伴儿说:“前不久住院花了5500元,报销了5000元。党和国家的政策就是好啊!”

新闻推荐

探秘营山工业集中区缘何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

1月25日,四川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64家省级经济开发区,营山县榜上有名。营山工业集中区是凭着什么优势晋升为“省级...

营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营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送化肥助春耕2019-03-04 02:48
猜你喜欢:
评论:(从捉襟见肘到年收入近10万元贫困户成脱贫示范户)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