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涌泉 本报实习生 岳 汉 蔡雯霓
金秋十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向我们走来的身影已然清晰可辨,一场盛会所带来的欢乐,必将与时代的脚步一道永载历史。10月20-24日,这场盛会——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就绽放在“历史的入口处”,它为这个中国-东盟共同的秋天营造了硕果,营造了金色,营造了欢乐,它是一个兴旺与繁荣的“自贸区时代”到来的前奏……
金秋十月风云起
“十一论坛”谱华章
金融海啸的余波方兴未艾,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近在眼前,处在这一关键而又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决定了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必定是一届在“抵御危机”和“推进一体化”双重目的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共谋合作发展新篇章的历史性盛会。
“会展”为其本,“论坛”为其魂,与往届博览会一脉相承的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同样是凭借一系列丰富而务实的论坛来承载其“合作化危为机,信心点亮航程”的核心主题。
明灯导前路,携手向未来。“一只脚”跨进“自贸区”的大门,本届博览会的11个主题论坛因而得以在纵向的深度和横向的广度上均有质的飞跃。海关与商界合作、金融合作、商品发展、文化产业合作、法律事务合作、北部湾经济区合作、农业产业发展合作、乃至于打击跨国犯罪和传统医药方面的合作都被涵盖在这11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论坛之中。合作的触角无限延伸,涉及的领域空前广大,预示着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全面开展多边合作的前景,必将无可估量。
“海关与商界合作论坛”是本届博览会的主题论坛。在本次论坛上,中国海关总署领导和东盟国家财政部长、海关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企业代表围绕着“推进贸易便利化”的核心议题而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并在论坛闭幕式上一致通过了旨在推动贸易便利化深入发展的《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南宁倡议》,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此外,本届博览会所举办的其他专题论坛,亦在各个不同的方面收获了丰硕的成果。金融领袖论坛通过了《共同宣言》,为加强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提出了新的机制安排;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中国-东盟农业产业发展高端论坛达成了《南宁共识》,为共同构筑东盟“10+1”与泛珠“9+2”叠加双边交流平台填筑了坚实的基础。一系列“宣言”和“共识”的诞生,丰富了中国-东盟合作“南宁渠道”的内容和层次,更为自贸区框架下的多领域双边友好合作的顺利开展,铺就了一道前景无限的光明大道。
精彩有约博览会
佳音接连自贸区
置身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即将建成的前夕,服务自贸区建设,加快一体化进程,自是2009年“两会”主题中应有大义。为此,本届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举办抓提升、抓创新、抓实效,采取更新的举措、更新的服务、更新的务实合作的方式,向企业传导自贸区商机,最终出色地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在2010年的如期建成发挥“加速器”的作用。
首先,本届博览会通过会期的延长、会展规模的扩大以及相关分会场的首次设立等新举措,创新了展览形式,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洽谈、交易的机会,为企业享受自贸区商机提供更多的助力。其中,企业重复参展率的大幅提高尤为引人注目,国际经济合作展区重复参展率由40%提高到50%,电力设备展区由36%提高到45%,工程机械和运输设备展区由60%提高到80%,充分表明博览会的市场认可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新增设的农业专题展、金融服务展等主题展览,为企业享受自贸区商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合作内容。在这其中,金融服务展抓住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契机,吸引国内知名银行、保险、金融服务机构,以及南洋商业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越南西贡商信银行等一批境外金融机构踊跃参展,促进了银企合作,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在金融事务方面互利合作的有效开展与金融安全悉数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本届博览会提高了服务水平,强化了采购商邀请和经贸配对力度,为企业享受自贸区商机提供更加务实有效的合作渠道。据统计,本届博览会参会采购商团组达31个,其中东盟19个。除中国和东盟10国的采购商外,还有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阿联酋、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采购商报名参会。印度、哈萨克斯坦则首次派采购团参会。
博览会期间,共举办了国内外商贸促进活动86场,其中大型采购对接会15场,上海、江西、福建、广东、厦门还举办了专场采购说明会,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台湾的客商进行了深度对接,可谓成果斐然。
此外,过硬的硬件设施与周到的会场服务,同样为此次盛会增色不少。总之,中外客商汇绿城,无限商机赢商旅。盛况空前的本届博览会将区域一体化前景下的双边、多边经贸往来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也在自贸区建设的历史大业当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
合作共赢结硕果
凝聚梦想“新时代”
与前五届博览会相比,本届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再一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本届博览会参展企业共2450家,比上届增长16.7%;共设展位4000个,比上届增长17.6%。其中,东盟10国及其他国家、地区使用展位1267个,占总展位的31.7%;东盟10国使用展位1168个,比上届增长1.2%,占总展位数的29.2%,再创历史新高。
截至10月24日下午16时,本届博览会累计交易总额达16.54亿美元,同比增长3.8%,东盟国家订单数大幅增加。同时,国内贸易额达到3.5亿元人民币,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进一步发挥了平台作用。其中,我区更是与来自国内和越南的10家企业签订了20亿美元正式出口合同,这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以来签订的最大出口合同,也是广西外经贸史上最大的出口订单。
丰硕的成果,是辛勤的结晶,也是机遇的证明。在本届博览会于10月2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两会”指挥中心总指挥陈武总结指出:本届博览会、商务与投资峰会紧扣新形势,加大创新力度,深化了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为中国-东盟自贸区2010年如期建成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提高了中国-东盟作为一个整体的国际影响力,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有效平台,推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提高了广西的开放合作水平。
作为区域性的国际盛会,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无疑是为即将来临的“自贸区时代”所奏响的一首别开生面的“前奏曲”。我们自豪于那辉煌的业绩,醉心于那动人的旋律,从四海宾朋那如洁白的朱槿一般绽放的笑脸上,一个“新时代”厚重而坚实的脚步声,分明已经清晰可闻。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黎攀)10月26日,中南六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在南宁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在会上致辞时表示,中南六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是中南六省区交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