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志摄
2012年南宁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2.9∶38.38∶48.72,工业化率28.21%,二产比重低于全区平均值9.52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低于全区平均值12.29个百分点。当前南宁市经济发展存在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二产比重尤其是工业比重较低、三产比重偏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税收来源于经济。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必须有新的增长点,而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挖掘新的增长点是经济增长最为有效的途径。因此,要实现南宁国税收入的稳定增长必须优化产业结构,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农业和商贸服务业全面发展为支撑,加快工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
鼓励自主创新 推动技术产业集约增长
自主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一着力点。南宁市应坚持“引进改造、消化吸收和创新发展”并举,以企业为创新主体,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制度化、全方位的创新机制。一是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支持企业的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和开发。市、县(区)政府要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动产学研合作从成果型松散模式向实体型紧密模式转变。二是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生产技术、设备与企业自主技术研究并存的方式推进技术创新。全市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以上,市、区(县)两级财政投入科技创新项目的经费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3%以上。三是建立吸引和激励技术创新人才的机制。各级政府在创业环境、企业制度、融资条件和收入水平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国内外技术创新人才落户南宁,形成开放、流动、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
整合优质资源
发展农业和商贸服务业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业、商贸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促进工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要全面发展现代农业和商贸服务业。一是发挥147家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培育优质稻、糖料蔗、桑蚕、果蔬、畜禽、茉莉花等以蔬菜、高效经济作物为主的“都市”农业;加快以农、林业产品为原料的出口企业的总量扩张、品牌塑造和营销拓展,大力发展“外向”农业;建设各类农业示范园区,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二是整合优质资源,提升品质,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在大力发展安吉、金桥、江南等综合物流园区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保税物流和空港物流;在加快朝阳、埌东—凤岭、五象新区等区域性核心商圈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引进国内外大型连锁企业;加快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将商品交易种类由食糖、钢材拓展到原油、铁矿等工业原料;依托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发展铝深加工、IT业等产业的加工贸易;引进金融保险业以及营销、技术、租赁、企业经营性服务等服务领域的大型企业,带动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新型金融服务业及多种专业服务的发展。
优化规划布局
实现工业规模快速提升
以“扩总量,调结构、上水平”为主线,培育大型工业企业,引进和建设重点工业项目,实现工业规模、经济效益全面提升。一是全面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狠抓大企业大项目发展,梯级培育一批年产值超过3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30亿元、10亿元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发挥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示范效应。二是推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化发展,完善园区的软硬件配套措施,高标准、高起点推进项目引进和建设,全面提高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工业总产值。三是大力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推动技术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烟草、食品、化工、医药、建材、造纸、纺织和电力等传统优势产业。四是突出发展以南南铝业公司为主的铝加工业、以富士康集团为主的电子信息业、以广发重工为主的机械装备业等先进制造业,并加强上述行业与现代物流业、上下游产品制造等配套产业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整体提升。五是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和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六是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重点发展跨省总部企业和生产型出口企业。2013年1—10月,南宁国税共组织各项税收149.8亿元,同比增收16.9亿元,增长12.75%,其中:生产型出口企业免抵调收入同比增长1.33倍,拉动总税收增长1.62个百分点。
落实财税政策
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发展
一是全面改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加大对高校、科研所、企业研发中心的扶持力度,对致力于重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机构通过专项财政资金给予资助。二是制定并落实鼓励跨省总部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以税收贡献为标准,为跨省总部企业提供高质量公共产品,加快跨省总部经济发展。如:对于世界500强企业在南宁市设立的总部企业三年内实现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所形成的地方财力部分,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总部发展。三是完善扶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财政补助政策,促进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成长。四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增强发展后劲。深入推进依法治税,充分发挥好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作用,落实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促进北部湾发展、西部大开发、再就业、加快中小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大做强制造业、金融业、现代服务业等南宁市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南宁市经济产业结构。1—10月,全市国税系统共办理各项减免退税27.6亿元;办理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6.42亿元。
(作者系南宁市国税局副局长)
新闻推荐
歌舞演绎“孔融让梨”。潘浩摄昨日,南宁市翡翠园学校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全校师生和家长欢聚一堂,展示经典诵读的魅力。《春晓》《悯农》《静夜思》《孔融让梨》《守株待兔》等中华经典,被孩子赋予新...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