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宁区五圣宫
邕宁区景点那楼镇雷婆岭摩崖石刻
邕宁区景点那莲古戏台
本报记者 杨 玲
在前几期的报道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了兴宁区、西乡塘区、江南区的旅游景点。今天,在市旅游局的带领下,我们将走进邕宁区。
邕宁区既是千年古县,也是南宁新兴的城区。辖区内既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顶蛳山贝丘遗址,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五圣宫,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蒲庙那莲北帝庙及古戏台、新江皇赐桥和徐汉林烈士陵园、那楼雷婆岭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也有景色宜人的清水泉、龟山、五圣山、蒲津公园及邕江、八尺江沿岸等景色宜人的自然风光;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壮族八音、壮族抢花炮、壮族嘹啰山歌、壮族采茶戏、含犁头走火链、鲤鱼白鹤舞、金鸡激舞、凤凰寻亲等。悠久的历史,丰富旅游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使得邕宁区成为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
近年来,邕宁区整合辖区内的文化旅游资源,提出“一个中心、三个景点、一条景观带、两条主线路”的旅游发展思路,建成了首个旅游区——红龙果生态旅游区;开通了首条旅游线路;成立了首个特色旅游工艺品制作室……如今的邕宁区,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的到来。
人文景观 景色宜人
走进邕宁区,如同摆脱了城市的喧嚣,从文物古迹中品味南宁的历史。走进位于蒲庙团结街北端邕江之畔的五圣宫,游客自然会被这座庙宇精美的浮雕、壁画所吸引。这座建于清代的庙宇,因祀北帝、龙母、天后、伏波、三界五神而得名,是邕宁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建筑物。
而远近闻名的清浊二泉,两泉偎近,一上一下,清浊分明,蔚为奇观。游客在领略自然奇观的同时,还可以感受著名的顶狮山贝丘遗址。目前,邕宁区正在重点打造环顶蛳山文化旅游线路。其中环顶蛳山文化旅游线路实行陆路水上交通并进。陆路交通即“那莲古圩—蒲津文化旅游景区(含五圣宫、蒲津书院、蒲津公园)—北觥壮族古民居—清水泉—顶蛳山”;水上交通即“邕宁旅游码头—八尺江沿江景观带(含旅游美食街)—顶蛳山—清水泉—那莲古圩”。
打算到邕宁一日游的游客,可以从一碗生榨米粉开启旅程。在蒲庙游历五圣宫和蒲津公园后,那莲古圩参观北帝庙、古戏台、古码头,观看民俗表演。又或是到那楼镇龙雷婆岭摩崖石刻,途中还可到新江镇看一看经历了一百多年风雨仍在使用的皇赐桥。
无论你打算如何游邕宁,邕宁区都在努力为游客提供最佳的旅游服务。近期,邕宁区朝着 “一个中心三个景点一条景观带两条主线路”的思路发展旅游业。“一个中心”即以建设顶蛳山文化旅游景区为中心;“三个景点”即逐步改造蒲津公园、建设龟山公园、那莲古圩;“一条景观带”即自八尺江桥头沿江至顶蛳山、那莲古圩建设三产带、景观带,打造水上邕宁游。
特色美食 超级诱人
若你为寻觅美食而来,那邕宁区的特色美食一定能满足你的味蕾。传统的生榨米粉、绿豆粽、脆皮扣、柠檬芝麻鸭、白切野猪肉、鱼扣等邕宁美食一定会让你食指大动。传统的生榨米粉,就是现榨现吃。多少南宁人为了这碗地道的生榨米粉不惜花上一个小时,乘车而来。
在蒲庙,喜欢美食的你自然不能错过香粽、铁锅芝麻饼、绿豆饼、清蒸切粉等地道的美食。在明鼎峰酒店或清泉湾酒店你还能吃到邕宁特色的脆皮扣、香煎肉棕、水芹菜、鱼扣、白切狗等特色菜肴。百济乡一带盛产芝麻鸭,该鸭体形较小,因此得名。当地有句俗话:到百济食柠檬芝麻鸭,刮风下雨不想回家。说的就是百济芝麻鸭做成的佳肴。在那楼镇,热爱美食的你,一定不要错过那楼淮山汤、金须塘角鱼等特色美食。近年来,那楼镇大力推广种植淮山,淮山年产量可达数万公斤。
如今的邕宁区,还在致力于打造农业观光旅游线路,即“邕宁区‘中山源\’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红龙果生态旅游区—开田高效农业观光生态园—华康村生态园林观光示范园”。满足游客在蒲庙镇寻觅众多可口美食之后,再次前往团村红龙果生态旅游区观光、采摘,体验农家乐。
壮乡风情 多彩民俗
八尺江河和顶蛳山酝酿了古老而多姿多彩的壮乡民俗文化。在邕宁,邕宁壮族八音、壮族抢花炮、壮族嘹啰山歌、壮族采茶戏等许多独具特色的民俗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时也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块金字招牌。同时,含犁头走火链、鲤鱼白鹤舞、金鸡激舞、凤凰寻亲等也让邕宁的土地充满曼妙的色彩。
邕宁壮族八音是邕宁极具壮族特色的民俗艺术,在邕宁蒲庙、新江、中和、百济、那楼一带农村广泛流传。过去,村民举行举办婚嫁、祝寿、新居落成、迎宾等喜庆活动时,群众都喜欢请“八音班”吹奏。“八音”包括金、石、竹、匏、土、革、丝、木8类乐器,声乐丰富,感染力强,每当“八音班”奏起,乐器齐鸣,场面热烈。2007年壮族八音被公布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邕宁壮族八音已经成为南宁许多节庆活动不可或缺的表演内容,成为邕宁区的一张文化和旅游的名片。2010年以来,邕宁区通过举办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的形式,重点打造“八音文化之乡”文化品牌,每年,邕宁壮族八音逐渐为市民和游客熟知。2013年6月,邕宁获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八音文化之乡”荣誉称号,邕宁壮族八音为邕宁区树立了一块旅游品牌形象。
和邕宁壮族八音一样,壮族嘹啰山歌同样也是邕宁区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在这篇古老的土地上,嘹啰山歌是最深情的传唱。邕宁人酷爱山歌,每逢有节庆或民间文艺活动,大家都会携儿带女,呼朋唤友,看身穿壮族节日盛装的男女歌手,用壮话唱起古老的嘹啰调。由于歌声甜美悠扬,声情并茂,因在每四句歌词中,一二四句的后面都有反复的歌调“嗨,嘹嘹啰”,所以称为“嘹啰山歌”。现在,山歌响起,不仅邕宁人赶去听歌,就连市区内河四邻八乡的人也闻声而去。
而邕宁最为刺激的当属每年正月十五、正月十六或二月初二在中和乡举行的壮族抢花炮活动,其中又以二月初二在中和乡孙头坡的抢花炮活动最为热烈。每当此时,游客纷纷驱车前往,中和乡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而孙头坡人则家家户户大摆酒席迎亲朋好友,同时开展大规模的抢花炮、舞龙狮、民间祭祀、唱大戏(粤剧)等民间民俗活动,十分热闹。待一声令下,参加抢花炮的精壮小伙蜂拥而上,激烈拼抢,争夺铁环,场面十分热烈。
在保护民俗文化传承的同时,邕宁区也大力挖掘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发展民间文化。目前,邕宁区专门成立邕宁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制作室,大力研制、推介具有邕宁文化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目前已研发了以民间艺术制作的旅游礼品30多件(种),推动了城区旅游的发展。
本文配图由景区提供
新闻推荐
石影雕作品。(刘雪山供图)石影雕作品。(刘雪山供图)刘雪山正在创作石影雕作品《中国梦》。卢彬摄▲石影雕是门精细的工艺。卢彬摄▲石影雕作品。(刘雪山供图)本报记者卢彬文/图纸上作画不奇怪,石头上作...
南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南宁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