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积极参加“清洁乡村”活动 本报记者 文洁 摄
本报讯(记者 林灵 通讯员 欧阳钢桥 宋得铭)日前,在南宁市开展的“美丽南宁·清洁乡村”评比中,高新区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个好成绩,得益于高新区“五个到位”有效措施的助力。
资金保障到位。高新区共筹措5303.5万元专项工作资金,着力为“清洁乡村”活动提供基础条件和设施支撑,为实施“三清洁”综合整治、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型经济发展提供项目建设支持。高新区先后为辖区市政环卫公司配备了大型垃圾车6台;为安宁、心圩街道办购置了人力三轮车67辆、120升容量垃圾桶1200个、50升容量垃圾桶2000个、3吨密闭式垃圾箱110个;完善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大力推广污水处理技术和清洁能源使用;建设农村水利设施,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和人饮解困工程;加快旧村整治和新村建设。他们先后投入228万元对园艺路破损路面,大岭村等6个进村道路进行硬化。管委会还投入700万元资金,为所有村组各增加1名保洁员。
宣传发动到位。积极利用平面媒体、视听媒体、网络媒体,开展立体式的宣传报道。利用高音广播、手机信息和文艺汇演等形式,制作《全民开展“美丽高新·清洁乡村”活动》宣传单以及“村规民约”宣传资料向辖区村民分发,累计投入100万元。400多名干部职工组成宣传队,开展“清洁乡村”宣讲走访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10万张、15万套,在各村(社区)沿街沿路、楼房墙体等显眼处刷写宣传标语420条、喷绘宣传墙体广告467处、制作宣传板报357块,在人流密集地设置了74个宣传喇叭和10辆流动宣传车,每天分3个时段播放相关政策措施和资讯。
建章立制到位。为规范驻村工作队管理,高新区先后制定了《包村(社区)工作机制》和《驻村(社区)和包村工作队管理办法》;6月底,又制定印发了《南宁高新区“美丽高新·清洁乡村”活动工作队及工作队员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工作职责、日常管理、工作纪律及组织保障等。心圩街道办制定了《村民卫生公约》《清洁乡村工作职责》等,安宁街道办则建立起巡查制度,由各包村工作组联合综合治理协管员及城管协管员,全名排查辖区环境卫生状态,整治城中村乱象。
队伍组织到位。高新区将全体干部职工分成21个包街工作组、14个包村工作队和6个社区服务小分队,对辖区所有社区、街道、市场、村屯开展综合整治;组织机关、企业、高校等单位的2000多名青年志愿者在辖区各街道、路口开展交通疏导工作;在原有的426名市政保洁员基础上,再增加200名日常保洁员加强保洁,组成50人的市容保洁突击小分队,对突发的市容保障工作进行应急整治工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级抓级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截至目前,辖区组织整治行动参加人数达13万人次。
考评问责到位。为强力推进“清洁乡村”活动,高新区实施网格化管理,领导班子亲自牵头落实责任制,实施专项考评细则,组建高新区市容环境专项考评组,实行每月一考评、每月一打分、每月一统计、每月一上报的考评制度。活动开展至今,共组织开展了165次内部督查检查,发现7类主要问题,发出督办函202份,督办问题整改673个,及时整改回复市纪委挂牌督办函12份,通报批评3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3人,开除工商、城管4人。
此外,随着“清洁乡村”活动的不断深入,高新区管委会还将长效机制建设提到了重要的工作议程。为积极发挥村民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两街道办牵头联合各包村工作队,帮助14个行政村共76个自然屯(坡)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进村入户与村民签订《村(屯)环境卫生村规民约》9815户,实行《卫生共约》上墙和“门前三包”制度。同时,定期开展评比活动,并予以一定奖励。
新闻推荐
参赛人员正进行销售彩票速度竞技本报通讯员王云涛摄本报讯(记者林灵通讯员艾丽珊珊)2013年12月30日晚,七乐彩第2013153期摇奖。当期中出2注一等奖,单注奖金114万多元,落户于广西、天津;中出6注二等奖,单...
南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宁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