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宁市明秀东路的绿树掩映中,有一所美丽的国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即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附属民族临床医学院),它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下设45个临床医技门诊科室,开放病床1000余张,现有职工1900余人,拥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850台(件)。
医院除开展常见病的诊疗外,对心脑血管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手术、腹腔镜手术、关节腔镜手术、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妇科不孕等重症疑难病的研究和治疗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区内一流水平。
民族医院始建于1954年,其前身是桂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1956年改称桂西壮族自治州人民医院,1958年改为南宁地区人民医院,1986年易名为广西民族医院、南宁地区人民医院,2004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医院历经60年发展建立了一座占地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4万平方米,拥有近2000职工,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国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今年7月,该院与广西医科大学共建成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临床医学院,医院发展进入一个全新平台。
近年来,医院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解放思想,奋力拼搏,各方面工作长足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医院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一、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助推医院快速发展
加强和完善院科两级负责制,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对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定期考核,强化科主任管理职能。按照行风建设、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技术、护理服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要素,制定了科室分级管理标准,纳入目标管理,保证了院令畅通,促进了制度落实,使医院的内涵建设得到了加强。
二、专业队伍、学科建设双丰收,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医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选送优秀医技人员到区内外知名医院进修,聘请医学领域知名专家授课、会诊和指导工作。5年来,共有132人到区内外上级医院进修学习,1199名技术骨干参加各类短期学习班或学术交流,实现了专业技术队伍知识更新、技术换代,促进了学科发展。同时,创造条件,出台优惠政策,引进高职称学科带头人和高学历人才,医院181名医学专业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中,150多名是近5年来招聘引进的。大量人才的引进,不仅优化了人才队伍结构,同时极大地推进了医院的科技进步,促进了临床重点项目、薄弱学科的快速发展。
2006年外科住院楼改造扩建投入使用后,医院相继对部分学科进行调整,增加病房和床位,神经内科、骨科先后分为两个病区,扩大了产科病房,成立了新生儿科、肛肠科、老年病学科,实现了大科室分科和专业细化。这些学科的逐渐发展壮大,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更多的医疗服务,取得良好的效益。
临床学科实力日益增强,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部分学科已形成区域优势。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骨科、普外科、妇产科在区内闻名遐迩。医院被授予卫生部推广项目“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临床医院。腹腔镜微创技术开展外科和妇科手术、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各种关节疾患以及心脑血管介入治疗达到区内领先或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区内或国内先进水平,有的技术属区内首创。专家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医院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医院品牌逐步树立。
5年来,医疗业务量保持20%的年均增长幅度,编制床位800张,实际开放1000张,病床使用率常年超过100%,平均住院日10-10.5天,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连年处在全区同级医院较低水平,充分体现了医院优质、高效、价廉的医疗服务,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科技兴院”全面实施,推动医院持续发展
为保证“科技兴院”战略的顺利实施,医院大力提倡科技创新及新技术运用,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各科室积极开展、引进新技术项目。5年来用于购置新设备、新技术项目的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成果的奖励达1.67亿元。相继购置1.5T磁共振检查设备、大小C臂、SPE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超声胃镜、电子胃肠镜、全自动血液分析流水线、生化仪、药敏分析仪、麻醉工作站、腹腔镜、彩色B超诊断仪、高精度DR等百万元以上先进设备24台(套),目前已拥有1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325台(套)。近期更计划引进大型64排CT、3.0T磁共振等新型诊疗设备。新医疗设备的购置和引进,使医院硬件设施上了一个新台阶,有力地保障了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诊疗水平明显提高。
每年申报自治区级和市级科研立项10项左右,5年共有19项科研项目获奖,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协二等奖1项。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72篇,其中收录SCI5篇、核心期刊200篇。
四、医院基础设施及支持保障系统不断完善
5年来,共自筹资金两亿元,争取上级资金2000万元,用于医院基本建设,改善办公条件和医疗环境。
相继改造扩建了外科住院部大楼、消毒供应中心。新建一栋23层的住院综合大楼、将于2013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放疗楼也将于今年投入使用。届时,医疗环境将极大地改善,医院建设发展将跨入一个新的历程。
医院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实现了以电子病历管理为主,办公、医疗、服务、管理网络全覆盖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积极参与“平安医院”、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对供水供电系统、消防设施和安保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改造花带,扩大停车位,解决患者和职工停车难问题;加强在建工程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管理,医院环境井然有序,后勤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为职工工作以及患者就医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近年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和消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连年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单位”。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唐广生通讯员/罗文武)12月25日,记者从自治区农机部门获悉,从2014年元月1日起,我区将全面停止办理小型多功能拖拉机上牌入户业务。据了解,凡在2013年12月31日前已在我区注册登记的小型...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