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苏喜琳
年纪大了会腰酸背痛、弯腰驼背、身高“缩水”,往往被许多人认为是“老年”的自然现象。实际上,这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当人们竭力应对癌症等顽疾时,这种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的骨质疏松症危害程度并不比癌症小。之所以说它“无声无息”,是因为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隐匿性病变,有骨痛症状者不足60%,又常常与退化性骨关节炎的疼痛发生混淆,很容易被忽视。在世界骨质疏松日来临之时,有关专家表示,骨量减少一旦发生,不重视,难以康复,健康的骨骼受到破坏后,医学上还未有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帮助其恢复原状。因此,正确认识、早期预防更为重要。
老太打个喷嚏就骨折
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一些老人弯腰驼背、身形虾米状;轻轻一碰就骨折,用力咳嗽“咳”断肋骨……这些并非是危言耸听,而是骨质疏松症带来的后果。
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主任谢秀斌介绍,近日,该科就接到一名70多岁的骨折患者,她两天前在家突然打了个喷嚏,随后就发现后背酸痛,在家坚持做了两天家务活,病情越来越重,到医院拍了片子才发现患上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当时觉得背部特别痛,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所以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骨折了,没有磕磕碰碰,怎么打个喷嚏就骨折了呢?”老太太一直很纳闷。在经过详细的检查后,医生发现老太太患有骨质疏松症,而且已经比较严重了。“这才是导致骨折的原因!”医生说。
绝经后妇女易骨质疏松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老年病学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刘红指出,临床上80%的老年人都会出现骨质疏松,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容易因滑倒发生骨折,这一种椎体压缩性骨折因为常常发生在不经意之间,让很多老年人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延误了治疗。
刘红表示,骨质疏松的骨折经常发生在脊椎、髋骨和前臂三个部位。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骼骨小梁缝隙变大、稀疏,骨组织如蜂窝,骨的脆性加大,因此很容易发生骨折,严重时用力打喷嚏或咳嗽也会造成腰椎压缩性骨折。特别是老年人椎体压缩骨折可以因为很小的“暴力”引起,如做家务时体位不当或用力过猛,甚至咳嗽、打喷嚏或坐车颠簸都可引起。因此,正确认识、早期预防更为重要。
“以车代步”缺乏运动易骨质疏松
那么,年轻人平时应该怎么预防骨质疏松呢? 提到这个问题,谢秀斌无奈地说:“现代白领女性上下班‘以车代步\’,上下楼电梯代替楼梯,一到办公室又终日坐在电脑前面,最终可能因缺乏运动,增加日后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专家认为,在密不透风的办公大楼里,缺乏日晒更成为罪魁祸首之一。“其实早上10时、下午4时左右紫外线没那么强,适合晒晒太阳,可补钙。”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科四病区刘汝专教授指出,儿童生长发育时期是积蓄骨质的黄金期,即使错过了这个黄金期也还是有补救的办法的。专家表示,骨骼健康成长最强健的时期在20—40岁之间,在这段时间里,骨骼达到最高骨量、最好质量。一旦过了40岁,骨质的流失速度就超过形成速度,骨量下降,骨质变脆。因此年轻时要加强运动,就可减少今后骨质“衰老”的速度。
刘汝专表示,一般人在35岁骨峰值达到最高值前,可从营养、运动和光照(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三方面储备骨质。女性35岁以后到49岁绝经前、男性40岁以后,就要采取措施延缓骨量丢失。女性绝经后10年进入骨量快速丢失期,这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只补钙是不行的。
多吃乳品少吃腌制食物
“在充足日晒、合理运动的同时,适当的营养补充对预防骨质疏松也是非常重要的。”刘红表示。在饮食中,中国人每日的钙摄入量相对比较低,并没有达到国际标准水平。根据有关规定,每日钙摄入量应该在1000毫克左右,而实际上,一般人一日只能达到300至400毫克。
专家建议,可以通过其他办法来补充。比如喝牛奶,一杯牛奶中的钙含量就达到250毫克。对青年人来说,每天钙摄入量最好在1200毫克左右,成年人每天钙摄入量最好在800毫克左右,40至50岁绝经后的女性及老年人每日最好能补充1000—1200毫克的元素钙。另外,多吃乳品、豆制品、海产、蔬菜、坚果、橙子、西柚和奇异果等;同时减少用盐量和腌制食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宗文)近日,著名雕塑家、画家李学来到南宁采风。李学的雕塑作品《宋庆龄》为很多人熟知,至今立于海南文昌宋氏祖居广场。这次来南宁采风,李学表示,“南宁的人文和地理都很有特点,值得艺术家...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