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静通讯员 石磊刘慧
当时钟的指针指向2015年,青秀区在腾飞之路上正实现新的起航。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脚步同时迈进,从文化教育到食品卫生,从劳动就业到社会保障,一项项具体而微的利民举措,一个个可感可触的生活改变,让全城区人民在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进程中享受着“幸福提速”。
青秀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创新社会治理,突出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发展的目的,就是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不仅是青秀区的决策者对70多万人民的郑重承诺,更是一种“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进步与实践。
改善民生民本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14年12月11日,青秀区顺利通过了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验收。督导组充分肯定了青秀区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工作,认为青秀区高度重视,教育投入力度大,配套建校措施有力,队伍交流机制创新,所查学校办学条件好,学校特色突出。
青秀区一直以走教育强区之路、树均衡发展标杆为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推进布局结构调整,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是回应群众关切,围绕“巩固基础,提升品质,规范管理,均衡发展”主题,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改革,依法治教,创新办学机制,深化内涵建设,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作为工作的追求,有效地推进了更高水平的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优质教育惠及百姓子女。2014年城区教育投入42598万元,其中,5780多万元用于改善教育教学条件,21398万元用于教育基础建设项目,如银杉路小学、凤凰岭路幼儿园、柳沙学校、红星小学校舍加固及改扩建项目等。
不仅仅是教育,在2014年,青秀区社会事业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科技工作扎实推进,与广西计算机中心合作建立青秀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前3季度发明专利申请654件。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有效开展,国家基本药物配送到位率达90%以上,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落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艾滋病等各项防控工作;出台了《南宁市青秀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暂行扶助办法》,扶助失独贫困家庭134户、伤残贫困家庭72户;推行一站式婚育服务。文化事业有序发展,投资410万元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4个,新建健身路径8条;精心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第五届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迎世锦青秀区歌台演出等文艺活动;扶持业余文艺团队38支,开展各种演出1036场次;加大对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扎实有效,建立健全了城区—镇(街道办)—社区(村)三级监管机构,深入开展全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区”“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示范点”和“食品流通监管示范区”创建工作,完成了全国体操锦标赛、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两会一节”等重大活动期间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青秀区13条共31.42公里的通自然村(坡)水泥路硬化项目全部竣工验收,青秀区成为全市乃至广西第一个实现所有自然村(坡)通水泥道路的县(区)。健全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2014年1至10月,建成保障性住房92套,完成分配入住保障性住房104套,完成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58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0户。认真办好为民办实事项目,抓好85个自治区、市、城区三级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民生民本。
坚持以人为本
社保体系不断完善
麻月琼原是南宁市手表二厂厂长兼书记,下岗后即走上了月嫂的工作岗位。刚开始由于没有什么技能,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后来她参加了“青秀好管家”的培训,经过学习和考试,拿到了月嫂的资格证书。她先后进入20多个家庭服务,并且不断学习和提升技能水平,成为一名高级的家政师。谈到这份工作,麻月琼说:“有了月嫂资格证书,我就能更好地工作,有了固定的收入,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下转2版)
新闻推荐
记者昨日从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获悉,2014年度,广西各级消委会受理消费者投诉共2095件,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加19.99%;已解决2002件,解决率为95.56%;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76.4万元。新《消法》的实...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