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将全面提升绿化、美化、彩化水平。
▼农贸市场经营户“守槛”经营,地面干净整洁。
南宁市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提高服务能力。
2013年5月,南宁市开始开展为期两年的“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强力推动下,市容市貌、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顺利实现了“500天新面貌”目标。
整洁源于心,畅通成于行,有序贵于恒。如何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把“美丽南宁”各项活动深入持续开展下去?近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决定从今年起,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开展美丽建设大提升、市容整洁大提升、文明有序大提升、道路畅通大提升、法治建设大提升、队伍作风能力大提升工程等六项工程,深化“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本报今日对方案进行全面解读。
关键词
完善基础设施
建成16座立交桥和16条城市主干道
镜头:去年南宁开工建设10座人行过街天桥,实现3座立交桥和2座跨江大桥通车;打通凤岭北片区“断头路”;改造城区小街小巷30条……随着这些城建项目的顺利完成,城市变得更美丽,市民出行也将更加便捷。在开展“美丽建设大提升工程”中,南宁市将着力于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提高服务能力。
目标:完成良庆大桥等3座跨江桥梁、平乐大道—玉洞大道等16座立交桥、凤岭北路(快环—高坡岭路)等16条城市主干道建设、打通茶花园路东延长线(长湖路—中兴大道)等5条“断头路”,完成凤岭南公交场站、龙岗大桥公交站、西乡塘公交接驳站、滨湖北公交首末站及20座人行过街天桥等项目建设,加快凤岭综合客运枢纽站建设,建设完善龙岗片区垃圾中转站等5个垃圾中转站、蟠龙片区等 6个片区公共厕所,建设500个公共自行车站点及3个车辆周转站。推进凤岭北路污水提升泵站等14个三年截污治污项目,有效改善水环境。每年种植三角梅等各类苗木50万株以上,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2.96%、37.33%和14.31平方米及以上;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75%以上,力争达到80%,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举措: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跨江桥梁以及立交桥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基本打通城市“断头路”。加强重点路段、易堵路口综合改造,加大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投入,统筹协调安排全市各城区、开发区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完善公共交通线网结构,加快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络系统。加快轨道交通、公交场站、公交停靠站、出租车停靠点、充电桩(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行人过街设施、步行街、自行车“绿道”和停车设施等建设。加强城市道路管理,禁止违章开挖城市道路,加快建设完善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环卫基础设施。逐步对城区架空管道、线路实施落地改造,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加大提排水管网、排涝沟渠和市区易涝点的综合整治力度,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新区地上地下管网布局,逐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全面提升绿化、美化、彩化水平。扩荫增绿,增花添彩,推进市政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城市立交(人行天桥)花化彩化、四季鲜花、公园建设、城市内河水系园林景观、绿道工程、轨道交通站点绿化恢复、屋顶阳台立体绿化美化、村屯绿化建设“九大工程”,实现城市绿化水平提档升级。
——全面提升城市环境治理,加强空气污染防控。重点抓好城市扬尘污染整治、工业企业和燃煤小锅炉污染整治、油品质量提升及机动车尾气污染整治、餐饮油烟污染整治、秸秆焚烧污染整治等“五大整治”,提升空气质量。加强噪声污染整治。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各行业节水减污体系建设,提升水环境质量。
关键词
市容整洁
六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八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镜头:“大行动”开展以来,市容市貌日渐整洁有序。城市主干道、农贸市场、居民小区等区域过去是不文明现象的高发地,经过整治,市容环境已有极大改观,但乱停车、垃圾乱扔等现象在这些场所仍然时有发生。为此,“市容整洁大提升工程”主要围绕重要街区场所、农贸市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建筑工地等区域场所进行集中整治、规范提升。
目标:到2016年年底,城市主干道达到100%保持“亮度、深度、湿度、洁净度”“四度”保洁标准,次干道达到85%,城中村达到60%;60%的农贸市场完成专项升级改造,80%的农贸市场实现环境整洁有序;居住小区管理覆盖率达80%,老旧居住小区综合整治率达80%;“门前三包”落实率达100%,主次干道路灯亮灯率在99%以上,建成区内无违规饲养畜禽;病媒生物防治达到国家C级标准。
举措:
——提升市政公共设施人性化服务水平。强化市政细节设计,为市民出行、休闲、娱乐提供更多便利服务;加强无障碍设施和便民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和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建立市政设施养护管理信息平台,完善路灯、井盖等市政设施公共标识,推动养护管理信息化。
——提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普查建成区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环卫保洁工作现状并建档,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实现主次干道、公共场所、背街小巷等区域制度化保洁。保洁范围向绿化带、河道、城市立面、城乡结合部延伸覆盖,消除清扫保洁盲区。制定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完善设置标准化保洁设施。
——强化“门前三包”制度执行。修订完善“门前三包”责任制和检查考核制度。制定临时摆卖区域管理规定,完善摊点申请、退出监督考评机制。
——加强“城中村”建筑管理。制定全市“城中村”基础设施建筑标准及规范,完善“城中村”道路、排水、排污、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推进“城中村”综合改造。建立城区环卫保洁与“城中村”自主管理相结合的长效保洁机制。
——加强农贸市场建筑管理。加强对农贸市场网点的规划建设,建立农贸市场分级标准规范,提升农贸市场设施标准化水平,建立健全农贸市场设置的准放标准和退出机制。进一步明确市场开办方的主体责任。加强农贸市场活禽销售区“三分离”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加强居住小区环境管理。建立健全全市、城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监管体系。按照物业管理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逐步推进城管、公安、工商等部门进入小区执法,完善居住小区业主大会制度和业主委员会监督机制。对物业服务企业实行动态监管。制定无物业管理小区落实管理单位时间表,分类分批实现小区管理全覆盖。
——加强施工工地管理。对重要线路和区域的工地围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工地裸露砂土场地不用时100%覆盖或绿化、工地出入口100%硬化、物料等堆放100%覆盖。
——加强泥头车管理。对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实现泥头车全面安装、使用行驶记录仪和卫星定位系统,杜绝泥头车带泥上路。加大全市消纳场设置力度,满足新开工项目消纳建筑渣土和垃圾要求。
——加强户外广告、小广告治理。进一步明确户外广告的设置标准,城市户外广告设置实行重点控制和分区管理,划定禁设区、控制区和展示区。严厉查处在街头、路口散发小广告的行为。
关键词
交通畅通
公交机动化出行达30% 一级主干道监控达100%
镜头:清晰的交通标志标线引导市民通行,科学合理的信号灯配时让交通环境更安全,电动车守规矩的多了……“大行动”开展以来,逐渐完善的交通设施,让这座城市的交通更规范、有序、畅通,让市民出行更舒适。今年的“道路畅通大提升工程”主要围绕交通拥堵问题采取加强机动车、电动车综合治理,加强停车泊位管理,加强智能交通和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等措施,实现交通畅通的大提升。
目标:到2016年年底,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30%,主、次干道平均车速分别达到28公里/小时和25公里/小时,路口非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0%以上,路口行人守法率达到85%以上。建成区内6米宽以上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以及交通信号灯、行人过街设施的规范设置率分别达成95%、85%和80%以上,城市一级主干道监控覆盖率达到100%。
举措:
——加强机动车综合治理。强化机动车交通秩序整治,严厉打击机动车违法变道、违法掉头、通过人行横道不减速让行等违法行为,加大对乱停放车辆的拖移力度。对发生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公务车辆严格执行抄告制度。
——加强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对于符合登记注册条件的电动自行车,逐步按照“目录管理、注册登记、规范运行、安全教育”的原则进行管理;对不符合登记注册条件的按照“平稳过渡、区域限行、严格管理、逐步淘汰”的原则进行管理。参照机动车管理标准,不断完善电动车管理制度。
——加强公共交通组织管理。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布局和公交站点设置,加强行车科学调度,加快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并加强管理,争取完成BRT试点工作建设并投入运营,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加强“三车”综合治理。创新“三车”综合执法方式,强化分类管理,强化联合执法,完善查处非法“三车”执法工作流程、工作规范、重点查处无牌无证、拼装改装、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
——加强停车泊位管理。结合街景、道路、背街小巷改造施划停车泊位及规划建设市区公共停车场。鼓励社会力量建设立体停车场、停车楼等社会化停车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在非工作时间向社会有偿开放停车场。
——建设城市公共停车信息系统,向社会实时公布停车信息。
——加强占道施工交通组织管理。对未经有关部门审批擅自围挡、擅自开挖道路、擅自施工以及超范围施工、延期施工等影响交通安全与畅通的行业,予以查处和纠正。
——加强智能交通和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单行线电子警察抓拍系统扩建工程、公交优先交通控制系统试点工程、交通管理指挥无线数字通信系统等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形成完整的立体化、数字化、全时空、全方位的交通视频监控体系。
关键词
文明有序
实施“红黑榜”发布制度定期曝光不文明行为
镜头:许多人对南宁的第一印象,除了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也是其中之一,文明谦让、有序和谐已经成为绿城一道靓丽的风景。今年,南宁继续实施“文明有序大提升工程”。
目标:抓好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曝光惩戒,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文明有序大提升。
举措:
——抓好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深化开展“遵规守纪、文明自律——小手拉大手”活动,组建“文明劝导宣传、践行、纠察”志愿服务队。积极探索文明教育进课堂。
——创新市民文明教育方式,在全市上下策划开展持续性的系列专题活动,开展“文明礼仪”“排队礼让”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巩固“礼让斑马线”活动成果。开展“文明排队等公交车”活动。
——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曝光惩戒。开展“不文明行为随手拍”有奖征集活动,制定实施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
——继续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
——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志愿组织体系。着力建立志愿服务专业化运行模式。加强综合性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创新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健全志愿者招募培训和注册管理制度,建立志愿活动供需信息服务平台,实行公职人员定期参加志愿活动制度,建立完善志愿者星级认定、积分制度、嘉奖制度和志愿服务回馈制度。
关键词
法治建设
建立城市治理标准体系 完善执法考评体系
镜头:如今贷款买房买车,或申请信用卡,银行都会查看申请人的信用档案,了解申请人的信用记录。不仅如此,信用的应用正向求职等更多的领域拓展,逐渐成为每个人的“经济身份证”。今年,南宁实施“法治建设大提升工程”,其中,强化对各类城市治理失信行为信息的收集、登记,完善守法诚信褒奖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
目标:推进市容环境整治立法工作,建立城市治理标准体系,完善执法考评体系,深化依法行政考核工作,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
举措:
——加强城市治理地方立法工作。推进市容环境整治立法工作,解决“城中村”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依据缺失问题,加快修订出台城市管线管理办法、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办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城市绿化条例实施细则和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综合管理等法规。
——加强城市治理执法工作。搭建城市治理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完善城市治理执法联动与配合机制,推进城市治理综合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建立并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针对城市治理工作中的不作为、乱作为、选择性执法等问题,以及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完善执法考评体系,深化依法行政考核工作,扩大考核结果运用范围。建立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纠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行为。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强化对各类城市治理失信行为信息的收集、登记,对摊点乱摆、车辆乱停等各种违法行为,在进行教育处罚的同时,记入信用档案,依托全市失信惩戒联合办法,根据累计失信程度给予相应的惩罚。
——加强城市治理社会参与工作。支持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等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指导各类主体制定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
关键词
队伍作风
未经执法资格考试 不得从事执法活动
镜头:文明的城市需要文明的执法,执法人员的执法形象关系到南宁的城市形象,为此,南宁实现队伍作风能力大提升工程,明确规定未经执法资格考试,不得从事执法活动。
目标:进一步充实一线执法力量,严格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效能。
举措:
——配足配强执法队伍。结合城市治理重心下移,进一步充实一线执法力量,要按各部门职能和编制配足配强城管执法队伍、交通警察执法队伍、市容环境监督队伍、交通执法队伍,有效解决执法力量不足问题。
——加强城市治理各类队伍能力建设。严格实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不得从事执法活动。强化城市执法队伍培训教育,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文明规范执法能力,提高依法行政效能。
——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推动广大干部在城市治理“六大提升工程”工作中践行群众路线,深入基层走访群众、征求意见、解决难题。健全各类队伍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城市治理各个队伍中形成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玲通讯员玉洁)5日,记者从市工商局获悉,该局近日组织试用期满的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廉政知识考试,13名科级干部的考试成绩全部合格。此次廉政考试由该局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实施,实行闭卷考...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