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静通讯员 石 磊刘 慧
民族大道凤岭立交桥旁的巨型广告牌被拆掉了,仰望天空视线再没遮拦,一种久违的通透感令人少了几分压抑,多了几许轻松和愉悦;
悦宾路上新铺的柏油路面,那份洁净让人感受到一种大都市特有的文明气息;
双拥路两侧的树穴修饰一新、整齐划一,机动车道和人行步道的“伤痕”也被修补如新,那份精致传递出的是城市管理标准不断提升的信息;
竹溪大道、会展路、越秀路……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公园广场,甚至是居民小区和庭院,除了满眼的绿色,就是姹紫嫣红的鲜花,当你无意间被这美景吸引时,也一定会有一分感动掠过心头……
青秀区以服务“两会一节”和第四十五届体操世锦赛为契机,结合创建文明城工作,深入开展“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和“美丽青秀·清洁乡村”活动,大力推进城乡建设和管理,提升城乡品质和魅力。
真抓实干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如今,道路也成为青秀区一道美丽的风景。市民驾车经过会展路、双拥路、茶花园路、快速环路、金湖北路、祥宾路等路段,一定会有韦先生一样的感受,“不仅路好走了,耳朵清净了,连视野也开阔了不少,感觉我们这个城市更美了,心情也更舒畅。”市民的这些体会,正是青秀区道路“白改黑”带来的全新效果:减噪防尘,提升城市品质。
为实现城市建设大提速、城市管理大进步、城市环境大改善、城市形象大提升等“四大目标”,青秀区投入1.2亿元实施服务世锦赛“七大工程”,在工作过程中做到干部在一线工作、问题在一线解决、决策在一线落实、创新在一线体现、作风在一线检验,确保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干部在一线工作,城区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重视让整个团队的工作人员绷紧神经,毫不松懈。负责相关工程的负责人每周都抽出一定的时间沿线巡视,协调解决问题。问题在一线解决,2014年10月,青秀区开展集中整治非法小广告工作,新竹街道组织相关人员来到沿街路面、店铺开展整治,没收和清理了一批广告牌灯箱。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对发放小广告的人员进行劝说和教育。决策在一线落实,青秀区通过做到“四个到位”,即任务落实到位、措施细化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人员落实到位,确保城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工地一线得到充分落实。创新在一线体现,青秀区通过创新工程设计、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施工工艺使创新体现在工地、工程的每一个细节,提高工程的效率和质量。作风在一线锤炼,青秀区充分发挥组织、媒体、群众的监督力量,踏石留印转作风,牢固树立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作风就是执行力的思想。在工程建设一线坚持真干实干苦干,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和“蚂蟥精神”,苦练内功,提升执行力。
经过努力,青秀区“七大工程”共完成市政道路改造“白改黑”和人行道改造34条;刷新和改造立面建筑1585栋(处)面积达42万平方米;改造提升公厕18座和垃圾中转站5座;增设检查井防坠网3298个;建设、恢复停车场5个,新增停车点近7000个,新增机动车停车位2500多个、非机动车停车位38.8万个;采取“5+x”管理模式对飞凤、津头、华园、大自然等11个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开工建设了青苹果路等市政道路工程。
创新思路
长效机制逐步健全
2014年12月7日中午,青秀区飞凤菜市里熙熙攘攘,顾客盈门。“价钱公道,服务态度好,童叟无欺,没有短斤少两的现象。”住在附近的张大妈几乎每天都到飞凤菜市买菜,她说,自从青秀区实施有关农贸市场的诚信条例后,市场经营秩序比过去好了很多,“在这里买菜,放心!”
在开展“大行动”的过程中,青秀区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制定实施一系列长效管理机制,工作亮点频现。
青秀区以诚信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农贸市场“诚信管理”试点工作,在广西率先出台了《南宁市青秀区农贸市场经营户失信惩戒管理暂行办法》和《南宁市青秀区农贸市场开办方失信惩戒管理暂行办法》,强化对辖区各农贸市场的有效管理。在全城区各临街经营性场所实施《南宁市青秀区“门前三包”责任制失信惩戒管理暂行办法》,与临街经营户签订《青秀区城乡容貌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书》,给辖区内每个临街经营户建立诚信管理档案,切实加强和规范沿街商铺管理。
青秀区在城中村实行“村委抓小组、小组抓户、户抓租户”的城中村管理模式,由各户负责自家周边卫生清扫,确保城中村垃圾日产日清;创新推行住宅小区管理制度,对“数字城管”监控到的案件多发的小区,视情况给予约谈、督查、通报、黄牌等处罚,强化了对小区及物业的管理考核; (下转2版)
新闻推荐
东西凡一平林白张发财李约热“文学桂军”一直是中国文坛中不可忽视的力量。2014年,以“文学桂军”为主的广西文化名人捧出一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2015年刚刚开始,他们便整装待发。创作的道路是孤独寂...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