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轻球手在比赛中。
2014年12月28日晚,当58岁的南宁市体校乒乓球教练谢五平在南宁市“十强十杰”比赛中给男单冠军、20岁大学生徐敏慷颁奖时,他感慨万分,作为1981年首届比赛的男单冠军,这次的“交接”足足跨越了33年。
“十强十杰”作为上个世纪南宁乒坛的一项老牌赛事,在消失了20多年后“重生”,这让许多老球友兴奋不已,当年与谢五平一起被称为南宁乒坛“三平一波”的林加平、唐朝平,在年近六旬之时,仍有机会参加这项比赛。老赛事焕发出了新活力,这让南宁球友们欢呼雀跃。
赛事恢复让老球友感慨万分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南宁乒坛只要谈起“十强十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项比赛于1981年创办,之后迅速成为南宁市乒乓球界水平最高的一项比赛。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十强十杰”中获得优异名次的选手可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这足以证明该项比赛的认可度。
令人遗憾的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十强十杰”因故停办,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一停就是20多年。至于这项比赛当年为何停办,许多参加过比赛的球友都不知原因,只记得当时一直负责组织这项比赛的一位老教练退休后,比赛也跟着消失。
参加今年比赛的老球手张宗绪告诉记者,当年参加“十强十杰”比赛时,他还是一个学生,如今两鬓斑白,却还能有机会再次参赛,这让他十分惊喜。张宗绪这次与他年龄相仿的3位球友一起组队,取队名为时空青年队,并在团体赛中取得了“十强”称号。至于为何挂上“青年”两字,该队队长、曾参加过四届“十强十杰”的韦先生说:“当年参赛时年龄尚小,如今取名为‘青年\’,就是想纪念那段时光。”
市乒协努力让赛事“重生”
“十强十杰”停办多年,这让球友们感到十分遗憾,最近几年,恢复举办这项比赛的呼声越来越高。两年前,南宁市体育部门就有意恢复比赛,但因南宁市乒乓球公开赛已举办多年,并且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所以一直未找到合适的时机。
2013年,南宁市乒乓球协会挂牌成立,这也让“十强十杰”找到了“重生”的机会。曾经三次获得“十强十杰”赛男单冠军的谢五平,一生致力于南宁乒乓事业,他在南宁市乒乓球协会成立后,与乒协主席焦春来一起奔走呼号,终于促成这项停办了23年的传统赛事恢复举办。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焦春来说,南宁市群众性乒乓球运动越来越红火,市里和六县六城区及各行业乒乓球比赛接连不断,“十强十杰”这项老牌赛事,也应该让更多的乒乓球爱好者感受到它的魅力。
名宿、草根共同见证
2014年年底,乒乓球赛事已经接近“饱和”,南宁市乒乓球公开赛结束不久,由民间组织的各类乒乓球赛也接连不断,在当年12月再举行乒乓球赛,接理来说,乒乓球爱好者的热情已不会太高。但“十强十杰”在限定了只有南宁人才能参赛的情况下,仍然吸引到365名爱好者,而且在南宁乒坛数得出来的高手都悉数参赛。
“三平一波”中的林加平、唐朝平这次均组队参赛,与当年相比,他们青春不再,却激情不减,在比赛中赢了不少球。
听说南宁恢复举办“十强十杰”乒乓球比赛,许多乒乓球迷兴奋不已,奔走相告。在外地工作的南宁籍球手廖天真在接到球友的召唤后,当即停下在深圳乒乓球馆教球挣钱的机会,返回南宁参赛,并带领南宁国凯铝材一队夺得冠军。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比赛中,指挥南宁国凯铝材一、二队勇夺男团冠、亚军的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叫高世联,在老家沈阳被称为“乒乓司令”,而且他还有一个响当当的身份,那就是奥运冠军马琳的启蒙教练。高世联如今已定居南宁,这次南宁球迷有机会与他一起见证这项老牌赛事的“重生”,也是一件幸事。 本报记者韦峭 文/图
新闻推荐
金惠彬(右)向大家展示剪纸作品。林飞摄第六届韩国果川市青少年语言研修活动近日在南宁圆满结束。班级成员之一、韩国学生金惠彬是这个班上中文水平最好的学生。9天的南宁求学之旅,让她感受到这座城...
南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南宁,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